鞠传江:养蜂业——甜蜜的事业有多甜? -凯发官网在线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养蜂业——甜蜜的事业有多甜?
鞠传江
2015年07月02日

22岁的蜂农李文龙非常喜欢养蜂这份工作。鞠传江摄影

蜜蜂为花而生,蜂农追着花期而动。从三月至十月,从水乡江南到北方的大兴安岭,养蜂这一甜蜜事业一年一年做着同样的轮回。

这甜蜜的事业到底有多甜?蜂蜜产品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我去山野林间去采访蜂农、也走进研究机构采访专家。

蜂蜜消费大国推动养蜂产业发展

蜂农范盛镇正在查看蜜蜂酿蜜情况。鞠传江摄影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有食用蜂蜜的习惯,这天然的蜜糖所拥有的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看重,因而使中国成为蜂蜜消费大国,小小蜜蜂竟造就了越来越大的产业。

来自中国养蜂学会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饲养蜂群总量超过800万群,占全世界蜂群的12.5%,蜂蜜年产量40多万吨,占世界蜂蜜总产量1/4以上。中国蜂蜜产量在过去的14年间增长了98.4%,中国人均蜂蜜消费量在过去十年里年翻了一番,2014年消费量超过35万吨,人均消费蜂蜜超过260克。中国民众消费蜂蜜已接近日本人均消费量300克左右的水平,但是与美国人均消费500克、德国人均1000克左右的水平相差甚远。

蜂农在挖蜂王浆。鞠传江摄影

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吴杰说:“中国正在构建生态养蜂产业体系,将使更多人享受到养蜂业带来的‘甜蜜果实’。”

专家分析,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越来越看重蜂蜜的养生保健作用,蜂蜜的消费量将不断上升,市场空间巨大。

几千个蜜蜂围着蜂王在转。鞠传江摄影

目前,中国的养蜂业主要集中在花期长的南方,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成为养蜂大省。山东省畜牧局副局长唐建俊介绍,地处中国北方的山东省养蜂业资源丰富,当地蜂农呈增长趋势,去年全省蜂蜜年产量突破2.2万吨,蜂产品产值约6.5亿元。为推动养蜂业发展,山东从去年拨付专项资金扶持蜂业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小蜜蜂的巨大财富效应

小小蜜蜂震动的翅膀背后却是巨大的社会财富效应。自古以来,赞美蜜蜂的诗文难以统计,唐代诗人罗隐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诗句。

来自安徽怀远县双桥镇湾西村的陈浩夫妇在采集蜂王浆。鞠传江摄影

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一只小蜜蜂的生命周期只有40天,而能够采蜜的时间为23天,一生采蜜量不足5克,也就是说采集酿造一公斤蜂蜜要200多只小蜜蜂劳作一生,需要采集100多万朵花,飞行45万公里。看到这些数据就会对小蜜蜂肃然起敬了。

忙碌勤奋的蜜蜂。鞠传江摄影

人类利用了蜜蜂勤奋劳作的天性使养蜂业成为无污染、无消耗的制糖“工厂”,据测算,按照蔗糖生产成本中国目前的蜂蜜产量所节约的基本成本超过160亿元。而蜜蜂更大的功劳在于它在采蜜的同时给水果、蔬菜、粮油、花草树木等农作物授粉带来的生态效益,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玉升等专家团队的研究表明,农作物用蜜蜂授粉要比人工授粉增产30%以上,蜜蜂采蜜比蜂产品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100多倍。一些国家将蜜蜂为农作物传粉列为现代农业措施之一,可喜的是中国农业部自今年开始在全国建立大规模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按照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养蜂业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局面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蜂蜜采集业的传统方式,使这一行当成为最辛苦的工作之一。

烟台保税港区的进口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洋蜂蜜收到消费者欢迎。鞠传江摄影

养蜂人露宿野外、条件简陋,他们和蜜蜂一样勤奋和艰辛,生活上的艰苦和精神上的孤独使许多年轻人对养蜂业敬而远之。21岁的李文龙每天早晨天一亮就开始为他的80多箱蜜蜂忙活起来,倒箱、割胶、摇蜜、捡蜂虫、瓦蜂王浆,一刻也不得闲。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

“养蜂人与蜜蜂一样勤奋才行,我已经养了6年蜜蜂了,很喜欢这份职业,虽然辛苦,可收入稳定。”他说。

他的养蜂场在离济南50公里的南部山区,50多岁的父亲在城里打工,他却从16岁开始跟师傅学习养蜜蜂,天南海北都去过,最后在家门口稳定下来。

“跟着花期走,很辛苦、费用高,不赚钱,在家门口养蜂,每年稳定赚个6万多元。”他笑着说。

眼下,在这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区,有许多像他这样养蜂的专业户,有当地的,也有来自江西、安徽、浙江的蜂农,但是以50岁以上的为多,难得有20多岁年轻人对养蜂感兴趣。

来自安徽怀远县双桥镇湾西村的陈浩夫妇,管理着120多箱蜜蜂,他们每年从南到北追着花期要走上万公里。一年下来两人养蜂的纯收入不超过10万元。要养活家中老人、负责两个孩子的学费。生活并不宽裕。

作者在李文龙指导下体验蜂农养蜂生活。吴幼平摄影

作者在李文龙指导下体验蜂农养蜂生活。吴幼平摄影

据中国养蜂学会的调查显示,全国现有蜂农35万人以上,中国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48.7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近一半。30岁以下的养蜂人员不足5%。养蜂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局面。提高养蜂业效益,改善养蜂人的生活环境是当务之急,否则将会严重阻碍中国养蜂业的发展。

吴杰介绍,中国养蜂人大多数是以师傅相授的方式培养传承,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生产方式传统落后,家庭养蜂量一般在60-100箱左右,而欧洲及美国等国家依托合作社和机械化使家庭养蜂量可以达到300至600箱,蜂农养蜂的效益比中国蜂农高8-10倍。因此,成立养蜂合作社,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养蜂业发展的出路。

中国是蜂蜜出口大国却效益低下

中国蜂蜜每年出口都在10万吨,为世界首位,而中国蜂王浆出口则占到世界蜂王浆贸易总量的90%,居全球第一。但是,在这背后却是中国出口蜂蜜及蜂产品的低廉价格。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蜂蜜出口12,209吨,平均单价2,063美元/吨,单价同比上涨5.49%。在国产蜂蜜廉价出口的同时,国外的蜂蜜也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市场,但是“洋蜂蜜”的价格是国产蜂蜜的4至5倍。在烟台保税港区的进口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来自美国、新西兰的蜂蜜尽管价格是国产蜂蜜的数倍却依然很畅销,成为进口蜂蜜的重要销售中心。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大城市的超市高端蜂蜜均是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蜂蜜,每公斤售价均超过200元。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介绍,2012年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吨,较2011年增长36.6%,2013年中国天然蜂蜜及蜂产品进口量为4947.24吨,完成进口额5140.6万美元,同比增长49%。进口蜂蜜的价格是中国出口价格的5倍以上。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有较大幅度上升。

“国外蜂蜜90%是成熟蜜,污染少,品质高,这是其价格贵的重要原因。”王啉说。“中国蜂蜜由于由于过分追求产量,蜂农及加工企业低价竞争已经严重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中国需加大力度引导蜂农生产成熟蜜,开拓蜂蜜中高端市场。”

据统计,中国现有蜜粉源植物5.6亿亩,至少可容纳1500万群蜜蜂,目前中国饲养蜂群数只有800多万群,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养蜂业快速扩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中国蜂蜜要缩小与国际高端蜂蜜的距离、走向国际中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作者:鞠川江,中国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