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是成功的关键,那么写作中如何建立换位思考的能力呢?
最近读莫提默·艾德勒1940年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由读者如何阅读、理解和把握书章节可以反推作者应该怎么做。受益匪浅。
道可道,非常道。
语言并不是完美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在沟通中必然会出现障碍。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找出共同的词(word),词义(term)和短语(phrase),达成共识,通常是最后一个阶段,剩下的就是签约成功。
但是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共通的词、词义和短语却是第一步。
这就像是从山的两边挖隧道,如果双方不是按照同样的施工图进行,那就永远不可能相遇。
英文“沟通”(communication),字根来自 “ common”(共通)。当下最喜欢用的社群“community”,就是一群有共通性的人。“沟通”就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其他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和情绪。
只有双方对一些事情有共识,沟通才有可能成功。而建立共识,关键就是找出重点词(word)。
从读者看,就像是福尔摩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最重要词,建立与作者的共通,进而形成共鸣。
从作者看,就像是牧师。平日要仔细观察和体会目标读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在写作时,用读者常用的、能够理解的词(word)和词义(term)布道。
如果能在合适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意群结束的时候,用金句进行总结,更是非常体贴的做法。
自嗨者死,自恋者亡。只考虑自己表达欲望的作者,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只有死路一条。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对于读者而言,如果不主动去了解一本书,不对词(word)、词义(term)上心,这本书对你一点启发也没有。
对于作者,不能按照东家(读者)要求写作,自然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图劳而无功。
为了帮助读者顺利理解自己的词、词义和中心思想,作者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是应该尽可能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句。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
另一个是短语(phrase)。如果说字和词义有歧义的风险,那么由多个词组成的短语就安全的多,也可靠的多。是读者抓住作者思路最好的把手。
对于作者而言,用读者容易理解的短语,就是建立沟通非常好用的方法。
在东西方文化中,这样的短语有很多,比如谚语(proverb)、成语、歇后语、调皮话。都是非常好的把手材料。近来流行的《穷理查宝典》就是这个领域有代表性的著作。
和80年前相比,当下阅读的工具、口味和场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阅读过程仍是信息从作者到读者的交付。本质并没有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
关于作者:吴勇 中国日报社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