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珠海航展——完成“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珠海航展——完成“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陈新光
2021年10月05日

航展是会客厅,更是竞技场。从1996年举办第一届开始,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即珠海航展)走过了25年,现已跻身进世界五大航展。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2021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珠海举行。 本届珠海航展“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从发力追赶到并驾齐驱、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完成了“全球首发”和“中国首展”,集中代表了当今国际航空航天主流科技、展示世界航空航天业发展水平,也记录下我国航空装备的升级蜕变、航空工业的自强奋进和航空产业的趋势风向。

实力兼具的国之重器

从首届航展展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到如今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集体亮相,从享有“空中美男子”之称的歼8-iim战斗机到如今的隐身战斗机歼-20,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自主创新的脚步加快。珠海航展这25年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见证,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第十三届珠海航展规模空前,共有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线上线下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超过100架飞机参展。其中,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中国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的现场“空中芭蕾”,使得本届航展犹如一场“蓝天盛会”。

本届珠海航展“陆、海、空、天、电”全领域覆盖,“高、精、尖”展品荟萃一堂,包括“20时代”战机家族,hq-9be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可远程隐蔽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的yj-18e潜射导弹武器系统等……一大批新成果“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据外电报道,中国新型反隐身雷达——半米波雷达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还有多款雷达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中国电科14所多款新型雷达亮相,包括地面情报雷达“灵动”家族的首秀。型号有ylc-8e型机动式uhf反隐身防空警戒雷达、slc-7型l波段多功能地基防空雷达、slc-12型s波段警戒雷达、ylc-12型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等典型产品。其中被称为中国反隐身雷达旗舰型号的ylc-8e,备受关注。

探索世界前沿航空重器

目前在研的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中国大飞机“三兄弟”之一——“鲲龙”ag600已经连续三届在中国航展参展。前两届它仅在展馆中作静态展示,本届航展已成为飞行表演中的主角之一。“鲲龙”ag600的研制涉及5万余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2009年起,“鲲龙”ag600的研发调动航空工业系统内的研发资源全力推动“鲲龙”ag600科研攻关。在多方合力推动下,这一“国之重器”开启了研制的“加速度”。2017年“鲲龙”ag600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和2020年分别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和海上首飞,到2021年3月已全面进入投水灭火功能验证阶段。目前,一方面加大研制设计投入,另一方面加快适航取证进度,力争让“鲲龙”ag600尽快投入应急救援体系中执行任务。

中国歼20、运20、直20、攻击11等自主研制的“明星”飞行器悉数亮相,宣告航空装备“20时代”的开启。进入“高精尖”的“20时代”,显示出在空中打击、海上攻防、低空突防、预警指挥、应急救援、战略投送、训效提升、察打与协同、智能协同等的空中力量不断增强,航空产业基础日渐夯实、产业实力持续提升。如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登场的攻击-11最新型无人战机在本届珠海航展公开亮相并获得关注。采用无尾飞翼构型,外观酷似美国b-2隐身轰炸机。机身内可搭载小型制导导弹,据官方介绍称其可对陆上和海上敌方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再如新型无人机彩虹-6是一款大型、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起飞重量是7.8吨,升限在1.2万米,速度最大可达每小时800公里,不仅可在高空执行更长时间的侦察驾驶任务,还可以携带包括通信侦察、电子侦察、雷达侦察等更多任务载荷,执行更广泛的任务。

民用航空潜力巨大与需求旺盛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本届航展发布的2021-2040年《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中提到,预计未来20年,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3.9%,各座级喷气客机的交付量将达到41429架,总价值约6.1万亿美元。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市场潜力仍然备受国际航空产业巨头认可。根据空客2016年到2035年全球市场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约6000架新客机与货机,占全球同期新飞机需求总量的18%。越来越多投资中国的航空企业尝到了甜头。德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巨头mtu航空发动机公司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 2003年在珠海成立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等级最大、维修等级最高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之一,年产值近百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空网络加快完善,航空枢纽不断增加,大踏步迈向世界航空运输强国。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与1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一带一路”国家100个,与6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多项民航运行指标进入世界前列。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容量、高效率、广布局的航空网络加快布局。目前,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二,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区、88%的人口和93%的经济总量;二是民航运输更安全、更绿色、更便民。中国民航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看安全,运输航空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值为0,处于世界前列。看绿色,2019年,我国运输航空每吨公里碳排放0.898千克,全球领先。看服务,2020年,233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基本实现无纸化出行,航班正常率连续两年超过80%,智慧机场“一脸通行”;三是我国民航基础设施大幅扩容。“十三五”时期,境内民航颁证机场增至241个,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成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十大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达39个,三千万级机场已有11个,现代化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已基本建立。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共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陈新光

2021年10月5日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