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昭示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昭示
陈新光
2015年09月06日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深重的灾难,往往都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与社会的超长发展为补偿。早在1994年,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曾对中国对日抗战伟大胜利的意义作了精辟的总结,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抗战是中国复兴的枢纽,抗战胜利准备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加速了新中国走近社会主义。”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和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让我们共同铭记了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忘过去、爱好和平、永不称霸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决心。

中国为共同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维护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全胜利铸就了永远的丰碑。这种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是最早抵抗法西斯入侵的国家,也是是坚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国家。“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指出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从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整整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付出了超过3500万人员伤亡的巨大代价,蒙受了惨重牺牲,由此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先行者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二是中国对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支柱,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举足轻重影响。许多中外学者最新的研究认为,中国战场之所以被誉为“东方主战场”,还因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显示出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是中国的长期抗战成为日本扩张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任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之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因战争准备不足,曾节节后退,中国的持久抗战大大减杀了日本对美英作战的能量,美国才有时间稳住阵脚。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战争进程就会是另外一种状况,大批日军就会转而用于其他方面,日军可以毫不费力地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到中东。”正是中国抗战确保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就显得弥足珍贵;三是中国率先倡导和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共同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认识到,日本的侵略不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危及其他各国的利益。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明确宣布抗战外交的目标是:“联合世界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大力呼吁国际社会抛弃幻想,主张“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创造了积极的条件。1941年12月7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中国迅即决定,加快寻求与美、英、苏等国结盟,一致对德、日、意法西斯宣战。中国的建议得到响应,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正式建立,中国不仅首先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且为此艰辛努力、不懈奋斗,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同时中国当时还是亚洲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心,是代表弱小民族利益的旗帜,对构建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所作出了不懈努力。今天,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大力倡导国家和民族平等、独立、解放的理念,使其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

崇尚英雄、呼唤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我们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就一定能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戮力同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有三个让人们难忘的壮观震撼场面:一是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的乘车方队在摩托车护卫下最先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敬礼,赢得了举国上下一致的崇敬和赞誉;二是在阅兵式的前一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习近平总书记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授章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并发表重要讲话;三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的受阅部队中,有人们耳熟能祥的“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等10个辉煌战功的英雄部队,其威武的雄姿、整齐的步伐和铿锵的誓言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

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杰出英雄,不同时期有着自己国家的英雄代表。在抗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唤起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觉醒。如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日寇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张自忠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是“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固守阵地“没有命令,死也不退”。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可以说,英雄的事迹永载史册,英雄的浩然正气光照千秋。伟大的英雄来自于人民,伟大的人民哺育了英雄。十四年的抗战,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百姓毁家纾难御敌寇,正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灭顶之灾,正是是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篇章。“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在这十四年的抗战战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不成功变成仁”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正是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正是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火淬炼中,抗战精神百炼成钢,让人们看到了抗战精神的无穷力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实现中华复兴的征途中,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国在为纪念日本战败70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中,最受瞩目的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共有1.2万名军人参与,展示中国国产的弹道导弹、坦克、装甲车和战机等最新装备,这在其他国家都不罕见,这不过是证明军队具有备战能力而已,而且阅兵中展示先进武器装备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并已成一种惯例。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却频繁炒作“中国举办大规模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和阅兵仪式是在‘秀肌肉’”。特别是欧美和亚太地区的国家担心中国崛起,质疑中国的诚意,许多国家的元首并未应邀出席阅兵式,不是缺席就是派遣较低级别官员出席。

这些西方媒体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习惯把中国树为西方国家的“假想敌”,习惯无中生有挑起事端,这样的拙劣表演蒙蔽不了广大爱好和平的国际正义之士。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在“秀肌肉”,不能单看其展示什么装备,更重要的是看其政策取向。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追求的是和平发展,中国力量是和平的力量。这次阅兵集中展示国产新型武器装备,体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是开放透明、和平友好的体现,传递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2015年9月3日这一天是中国为了向日本侵华14年间牺牲的无数烈士和在战争中伤亡的3500万同胞致敬,战争的经历更加引发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以及避免历史重演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所说,“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长久以来,中国都证明了它在应对区域及全球事务方面是个负责任的国家,其军备发展只是为了加强防卫,多年来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维和行动。但中国在70年前历尽苦难后却了解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国家军队必须有高度备战能力,才能保证达致和平稳定,正因如此,解放军会“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并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时也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兑现维护和平的承诺,将让国际社会看到大阅兵的和平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在阅兵前的致辞中,向世界宣布将裁军30万,并承诺中国将和平发展并致力推动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以提升战略执行能力和面对战争威胁时的快速应变能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是为了反对战争、制止战争,不忘过去是为了珍视和平、维护和平,这正是举行“9·3”纪念活动的最大现实意义所在。中国从战争受害国立场反思战争,并从自身经历中获得启迪,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用实践告诉全世界,只有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才可以使国家强盛,这是中国为国际和平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承诺。今年不仅中国要举行隆重纪念活动,经中国等国的倡议,第69届联合国大会年初就通过关于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牢记创立联合国历史条件的决议。所有的纪念活动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和平——通过纪念,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说,这场70周年纪念是世界性的,也是历史性的,必将得到所有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抗战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富强的力量所在,鼓舞起亿万人民沿着英雄足迹前进、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主要体现在:一是民族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古代中国文明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国家四分五裂,人民颠沛流离,饱受列强欺凌。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抗争中深刻认识到,民族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民族复兴必须有伟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民族凝聚力、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强化了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准备了精神力量;三是民族复兴必须具有相应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中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为才有位,有位方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开始,中国“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与国民政府代表共同组成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讨论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重要标志,由此迈开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四是民族复兴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群众人心所向的“圣地”,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实践,也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社会各阶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提出的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即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从而避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前途,为实现民族复兴找到了正确道路,彰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雄才伟略、高超智慧与宏大胸怀。同时,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创造,中国共产党塑造了良好的政党形象,向全国人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魅力和中国的未来。许多包括美国记者在内的西方记者、大后方报纸记者、民主人士等访问延安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新中国的希望、把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转折。从此,在国共两党的较量和博弈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并最终赢得了政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儿女的梦想,经历抗战胜利后70年发展,中华民族日渐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中华儿女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