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承东启西走皖江
——安徽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
【共舞长江经济带】随笔之二 -凯发官网在线

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承东启西走皖江
——安徽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
【共舞长江经济带】随笔之二
杨应森
2017年07月06日

(图为探访团走进安徽。符秀云摄)

长江自赣入皖,在安徽境内奔流416公里,称为800里皖江。

“800里皖江对安徽的发展举足轻重”,陪同采访的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张家杰处长告诉我,目前,安徽六成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布局在沿江区域、约七成的外资流入了沿江区域、沿江区域的gdp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这就是安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原因”。

走进安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徽商”,还有上世纪80年代曾经名噪一时、靠“傻子瓜子”打遍全国的“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

(图为芜湖鸠兹古镇商人为游客现场制作传统的麦芽糖。杨应森摄)

安徽地处长江中游、“吴头楚尾”。历史上的徽商,就是利用长江,“多游于吴越荆襄间”、“足迹常遍天下”,纵横商海;今天的“新徽商”,更是利用这条“黄金水道”,承东启西、去对接“一带一路”。

“长三角”城市群,是徽商的传统活动地区,也是“新徽商”瞄准的重点。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以合肥、芜湖为龙头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利用800里皖江上安庆、芜湖、铜陵、马鞍山等港口优势,通过发展铁路水运、公路水运、江海联运等方式承接“长三角”,实现“江进海”、“海进江”的互补与联动,正是安徽“承东”的一大举措。

在合肥,合肥港串联起安庆、芜湖、池州、铜陵、马鞍山等5个一类口岸,东向“通江达海”;在芜湖,芜湖港提出,要建成长江中下游江海联运综合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喂给港;在铜陵,铜陵港锁定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的“皖江门户”;在马鞍山,马鞍山港则发挥万吨深水港的优势,力图将单一的工业港发展为多功能综合港。

(图为铜陵港一角。符秀云摄)

芜湖江畔,百舸竞发。只见满载“奇瑞”汽车的汽车滚装船,缓缓驶入朱家桥码头。芜湖港的同志说,芜湖港联手上海、北京打造的汽车江海联运枢纽港项目,不仅增强了芜湖港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而且让“奇瑞”汽车这样的中国、安徽知名品牌通过“黄金水道”,更多地走上了“一带一路”。今年前5个月,“奇瑞”汽车出口销量同比增长了31.7%,在连续14年夺冠之后,继续位居国内汽车品牌出口销量第一;在“一带一路”涉及的60多个国家中,“奇瑞”汽车已经覆盖了46个。

素有“中国铜都”之称的铜陵,抢抓长江经济带的机遇,通过壮大临港产业,实施“港城一体”发展战略,成为撬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

(图为记者们在铜陵金威铜业有艰公司生产车间采访。符秀云摄)

作为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铜陵突出壮大临港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航运经济和港口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加快航运产业规模化、航运市场多元化。中共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昌红梅对我说,正是“港城一体”、“绿色承接”,让铜陵成为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双示范市,在6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绩效考评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

安徽既东向承接“长三角”、也西向参与“中部崛起”。

串起了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等皖江城市群的安徽沿江高速公路,向西直连九江、武汉;不久前,安徽人就把第十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迎到了合肥。

2014年6月,合肥至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始发,成为国内继郑欧、渝新欧、蓉欧、苏满欧、汉新欧之后的第6个亚欧专列,家用电器、电子配件等“合肥造”踏上了“新丝绸之路”。2016年,合肥共开行52趟中亚、中欧班列,发运货物价值达到1.97亿美元,并且实现了每周1列的常态化开行。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巢湖,但长江、淮河不连通,合肥港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航运中心。去年底,总投资840多亿元的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江淮运河建成后,将结束安徽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水运分割的历史,沿淮区域的粮食、煤炭、水泥、化肥等西去或北上,将减少水运绕行运距500多公里。

合肥港航局的朋友说,江淮运河建成后的意义“不亚于京杭大运河”。

(图为铜陵黑砂河。符秀云摄)

入夜,我和合肥一位曾在省政府工作前两年才退休的老友周兄一边嗑着“傻子瓜子”,一边聊起徽商和年广久。他满怀激情地对我说,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实施,给了安徽跨越发展的大机遇,也给了“新徽商”大显身手的大舞台,“‘新徽商’们正在‘东张西望’、安徽正在‘承东启西’”。

(关于作者:杨应森,中国日报地方频道主编)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