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魏建国表示,城镇化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但过去中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扩大了,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他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是要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让进城的农业人口既是城镇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得益者,要让他们平等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比如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
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城镇化率提高会带来很大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有关方面测算,一个人进城以后带来的消费需求,综合算下来比农村居民高不少。”魏建国说,新型城镇化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认为,城镇化的突破口仍然在制度性转变,清除阻碍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条款。环保、绿色、可持续,这些都是新型城镇化的特点,特别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未来城镇化的建设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方还是在农村,特别是在城乡接合部。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近年来,中国农村城镇化进展显著,但仍有近3亿农民进城之后成为所谓的“新市民”,并未落地生根。他们面临“三座大山”或“三大难题”:“购房难”、老人“看病难”、孩子“上学难”。他认为,现在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2万美元,但未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还有赖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或者说释放消费潜力,关键还在于提升3亿“新市民”的收入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今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了部署,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 “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