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冬,老友自昆明出差到沈阳,相约小聚。在他坚持下,我们一大早顶风冒雪、走街串巷找到一家正宗的“老四季抻面”。然后,两个人就两瓶“老雪”和一盘熏鸡架,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餐。
老友也是媒体同行,沈阳是他入职的第一站。他九年前去了南方,但是对代表“沈阳味道”的“沈阳套餐”仍然念念不忘。
“沈阳套餐”是我俩谐谑,并非官方钦定,由本地老字号“老四季抻面馆”的鸡汤面一碗,加上量大、酒精度高且便宜的老雪花(正式称呼为“绿牌”)啤酒一瓶,再加上一个基本没啥肉的熏鸡架。这几乎是沈阳人人知晓的“套餐”,组成了独特的“沈阳味道”。
前文,是简略版的“沈阳套餐”,下面才是经典版的。
一早吃完“老四季”后,可以先去看由老汗王——努尔哈赤督建的沈阳故宫;中午,自然是在沈阳核心cbd——中街的“老边饺子”吃最经典的“煸馅儿饺子”;下午休息或者参观大帅府,晚上5点多去“李连贵熏肉大饼”,吃完肉饼,喝完蛋花汤后,施施然去中街西端的“刘老根大舞台”看笑破肚子的二人转;看完戏之后的夜宵是沈阳标配的“撸串”加“老雪”或“老龙口”。
对于资深饕餮,除了以上民俗版的沈阳套餐,我强烈推荐工业版的“沈阳套餐”。
众所周知,沈阳还是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了大量当年由苏联“老大哥”援建的项目,创造了数百个“新中国第一”,包括第一台国产汽车、第一台机床、第一枚国徽等。
如果有时间去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除了文物参观外,务必要去博物馆内的“工人大食堂”,体验下当年最红的各种菜肴。据不完全统计有,“玻璃厂的黑面馒头”、“纺织机械厂的大包子”、“重型厂的红烧肉”、“机床三厂的酥烧饼”……,瞬间有一种穿越到那个“红彤彤”年代的感觉。
在送老友去机场近一个小时的路上,我们对一瓶老雪合几两老龙口最终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我们相约尽快再聚。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驻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