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陈新光
2016年04月07日

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美国华盛顿会议中心,中国国家习近平主席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或代表共商全球核安全大计。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两年再次出席核安全峰会,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动,展现了中国对核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安全治理的大国担当,特别是华盛顿的"习奥会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核材料安全现状令世界堪忧

1945年迄今,世界各国生产核材料的历史已逾70年。核材料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以制造核武器为主,后来也逐步民用,核能以和平利用的方式造福人类。根据国际裂变材料专家组最近发布的报告,目前各国拥有的高浓缩铀存量约为1370吨,误差为125吨,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是"超级大户"。全球分离钚的存量约为505吨,误差为10吨,其中约有98%的分离钚存放于有核国家。由于一些国家还在继续生产分离钚,所以全球分离钚的存量事实上仍在增加。据一个国际专家小组2015年介绍,目前世界各地的钚和浓缩铀可以制造出2万颗与轰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相同当量的原子弹。而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过去20多年间,全球各地共发生了2800起放射性材料交易、非法持有或"丢失"事件。这些统计数字仅仅涵盖128个参与国家提供的数据,并不包括未参与数据库的其他国家。核安全最大的风险是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染指核材料,制造核恐怖。2005年,"基地"组织就曾在网站上公布了一本说明手册,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浓缩铀制造"脏弹"。而美联社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存在着一些专门贩售核材料的黑市,而且获取核材料的经济代价和技术要求都已不再高昂。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发现了美国核电反应堆和供水设施的示意图、制造化学武器的详细说明、美国城市的监控图、美国和世界各国地标建筑的详细描述,这表明恐怖组织已经试图制造核恐怖。冷战结束后,已有很多证据表明,恐怖组织曾经尝试购买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高浓缩铀,并曾经试图招募核科学家。大量核材料因为存放在多个国家、多个地点,它们非常可能成为恐怖组织的目标。不仅如此,由于气候变暖和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国家计划发展民用核电,这意味着未来核材料存量还可能继续增加,核材料的存储地点趋于分散、核材料运输次数相应增加,加强核材料安保的压力随之上升。随着恐怖主义在全球的泛滥,恐怖分子利用核装置来发动袭击的威胁正在增加。尽管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现实挑战依旧严峻:一是不少国家仍未签署并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仍未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附加议定书》的范本与该机构签署协议;二是全球分离钚和高浓铀存量依然惊人,很多国家发展核电将增加核材料存放地点;三是一些国家有意建立独立的燃料循环能力,将增加全球核材料存量。"凡物置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虽然迄今并没有出现足以引发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冲击的核安全事件,但核材料的安保问题并不容乐观。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核恐怖主义不再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哪怕是仅发生一次核恐怖主义攻击,都将"给世界带来永远无法弥合的改变","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阻止这样的灾难发生"。

积极推动国际核安全制度建设

核材料存量巨大并且安保状况未必完善,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有制造核恐怖的意愿,并不意味着核安全形势趋于恶化。事实上,由于各国越来越重视核安全问题,持有核材料的各国正逐步加强核材料控制、保护和衡算,各国间的合作逐步加强,防范核安全风险的力度逐渐加大。如同国际秩序的演变,核领域全球治理也在经历变化,治理话语权从少数国家垄断向更多国家转移。冷战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立,承担起管理核能和平利用的职能。"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逐渐形成核安全国际共识,全球性制度建设加速。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核心机构,获得了更多国际支持,行动力获得显著提升。然而,当前,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的客观需求丝毫没有减弱。打造国际核安全体系,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符合各国共同利益,是实现更好利用核能的基础。各国不懈的努力和国际的持续合作旨在预防可能的核安全风险,其中核安全峰会即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核安全峰会分别于2010年在华盛顿、2012年在首尔、2014年在海牙举办。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并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一是核安全峰会培育了国际社会的核安全意识,凝聚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共识。每次核安全峰会均有众多国家的领导人参加,这本身就说明各国核安全意识在提高。各国开始重视核安全风险,并愿意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对国内核材料的控制、保护和衡算,构建国内加强核材料安全的法律、法规,各国就此展开合作才具备可能性;二是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制度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构建了多项涉及核材料安全和防扩散的国际机构、国际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等。这些制度安排需要各国的认可和遵守执行,核安全峰会推动更多国家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人力、物力和相关凯发官网在线的技术支持,推动更多国家加入相关国际规约,从而更便利国际核安全合作;三是核安全峰会推动各国在核安全问题上做出单边承诺、采取具体行动,并推动一些双边或者多边核安全协议与合作。很多国家在核安全峰会期间宣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协议,改造使用高浓缩铀的反应堆;宣布归还从有核国家进口的高浓缩铀等。上述这些类似的单边承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是核安全峰会的实际成果,对于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合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这座示范中心于2016年3月在北京房山区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也是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全交流与培训中心。除了拥有各种最先进、最完备的实验测量仪器,这个中心还拥有响应力量训练及演练设施。演练场能够模拟风雨雷电各种极端天气,可以用于训练安保人员全天候作业。该示范中心的落成是中美两国在核安全领域合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中国不断加大自身核安全能力建设,大力推动全球核安全进程的一个缩影。

中国对世界核安全的努力和贡献

自2010年首届峰会举行以来,核安全峰会已成为国际核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中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看到中国同各国共同推进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感受到中国践行新核安全观和增进普遍安全的真诚意愿。核安全峰会首倡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历届峰会。2014年海牙第三届核安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向世界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观兼顾各方利益,注重发展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未来各国加强核安全、国家间进行核安全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还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六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核安全体系,提升核安全能力建设,加入了所有涉及核安全的国际法律规约,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工作,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涉及核安全的各项决议。中国一向重视核安全问题,并在核安全方面保持了非常好的记录,做到了"一件不丢,一克不少"。自2014年3月召开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以来,中国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核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峰会成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完善国家核安全体系。中国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明确了对核安全的战略定位。制定和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和《反恐怖主义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将核安全列为维护国家安全、反对恐怖主义的重要方面。《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立法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二是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中国已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批准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致力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为核能安全地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与1984年以来,中国先后与巴西、阿根廷、英国、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等30个国家签订双边核能合作协定。中、日、韩三国2008年启动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机制,2011年签署"中日韩核安全合作倡议";三是建设和运营核安全示范中心。中国与美国合作建设的中国国家核安全示范中心于2016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以该中心为平台,与其他国家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提升中国及亚太、全球核安全水平做出贡献;四是加强高浓铀安全。2015年9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浓铀研究堆卸出高浓铀堆芯、2016年3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完成了高浓铀研究堆的低浓化改造工作和加纳高浓铀研究堆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五是强化放射源管理。中国促进放射源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着力提升国内放射源安全水平。与美国开展放射源安保方面的合作,完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防范系统要求》和1.5万多家放射源利用单位的安全检查等工作;六是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中国将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视为防止核恐怖主义的重要环节,一贯高度重视防扩散出口管制工作。已在全国重要的海港、空港、公路及铁路口岸配备各类辐射探测设备1000余台。加强重点大型港口辐射探测覆盖面,在上海洋山港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对进出口集装箱实现100%辐射探测。利用中美合作建设的中国海关辐射探测培训中心,已成功举办辐射探测培训、出口管制商品识别培训班45期,培训国内外学员达1280名,海关兼职教师30余名;六是参照核供应国集团最新管制清单,及时修订并严格落实核及核两用品出口管制清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最新《核出口管制清单》。与美国、俄罗斯等就防范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非法贩运签署合作文件;七是提升核应急水平。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核应急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核应急预案和协调机制,加强核应急能力建设,着力建设国家核应急凯发官网在线的技术支持队伍和救援力量,正在组建一支320人的核应急救援队伍。2016年1月,中国发布了《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核应急工作方针、取得成就和未来展望;八是加强涉核网络安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涉核网络安全,不断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管理,提高行业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九是建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国家重点监管的核设施监督性监测及事故应急监测;十是大力发展民用核能。60多年的发展,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包括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等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截至目前,中国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建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规模的近四成。根据核电发展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每年还将新开工6台至8台机组。

核安全治理要走向常态化

在国际安全形势深刻演变,全球恐怖活动多发频发的背景下,核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就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召开前不久,就发生了巴基斯坦拉合尔、比利时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给全世界再次敲响警钟,维护全球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刻不容缓。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谢绝了参会的邀请,美国政府就俄罗斯缺席国际安全峰会发表评论,称莫斯科"放弃了机会"。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成果,中国对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努力和贡献有目共睹,外电称赞习近平主席在峰会的讲话"掷地有声,尽展大国风范。"当地时间4月1日11时15分,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举行全体会议,沃尔特·华盛顿会议中心2层全会厅座无虚席。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全面阐述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四项主张:一是强化政治投入,凝聚国际共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握标本兼治方向,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二是强化国家责任,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构筑严密持久防线;三是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推进协调并进势头;四是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这四项主张得到与会各国普遍认同,对会议进程形成重要引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建核电机组居世界首位的核电大国、核安全峰会全程参与者,中国主张,为推动国际核安全进程、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注入新动力,提出了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推广减少高浓铀合作模式,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启动应对核恐怖危机凯发官网在线的技术支持倡议,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管体系的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的五项举措,赢得会场内外普遍赞誉。核安全是中美合作的重要亮点,中美同为核大国,加强核安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年内首次会晤,两份声明量出会晤的分量:《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共同推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取得成功;《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宣布将于4月22日同时签署《巴黎协定》。我们从可以从四个细节,看出美方对"习奥会晤"的重视:峰会期间,奥巴马仅同习主席举行双边会晤;应美方要求,会晤全程同传,以传递最大信息量;美国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克里等人悉数参加;原定90分钟的会谈,足足谈了2个小时。双边合作、全球治理、宏观经济、气候变化、地区热点、网络安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坦诚积极、富有成果。48小时的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四次发表讲话,凸显中国在全球核安全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是在推动峰会成果纳入中国理念方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核安全理念在这次峰会上得到与会各国支持,峰会通过的公报纳入了中国"核安全观"和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等重大原则主张;二是在打击核恐怖主义方面,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明了应对核恐怖主义的治本之道,提出"各国要根据安理会决议,协同好国际、地区和国内层面的行动,加强合作,坚决遏制恐怖势力蔓延的势头。""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标本兼治,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以求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三是在习近平主席出席伊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阐明伊核问题解决带给世人的重要启示方面,就是对话谈判是解决热点问题的最佳选择、大国协作是处理重大争端的有效渠道、公平公正是达成国际协议的基本原则、政治决断是推动谈判突破的关键因素。

核安全峰会进程,六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历次峰会,为推进全球核安全体系建设注入了中国动力。中国在本届峰会的主张令人信服,中国对本届峰会的行动和贡献可圈可点。中国在本届峰会的影响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并再次证明中国必将是全球核安全框架和体系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乃至主导者之一。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