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凯发官网在线

王 鹏  >>  正文
把握时代机遇,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王 鹏
2024年10月08日

一、民营经济崛起与中国经济转型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展现出非凡的活力与潜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扩大就业容量及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柱。

1.从量变到质变的经济新动能

从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已占据全国企业总量的绝对多数,从2012年的79.4%攀升至2023年的92.3%,总量超过5300万户,个体工商户更是激增至1.24亿户,这一庞大的市场主体群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在进出口领域,民营企业同样大放异彩,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跃升至50%以上,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彰显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民营企业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从2012年的62.4%大幅上升至2022年的90.9%,数量从2.8万家激增到35.9万家,同时,还孕育了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3.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产业升级的道路,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就业蓄水池与社会稳定器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民营经济正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民营企业通过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了积极力量。民营企业以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市场反应快等优势,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就业岗位,还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供应链的完善,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民营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职业选择。此外,民营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公益助力民生,政策赋能未来

民营企业在教育、医疗、扶贫等社会公益领域的广泛参与,更是直接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融资支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到人才引进,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民营企业松绑减负、赋能添力。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此外,为了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国家出台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了25条具体举措,包括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等。未来,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有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二.直面挑战,寻求破局之道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市场准入壁垒限制。尽管政府在努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但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仍然面临隐性壁垒,难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例如,一些领域采取许可准入或核准制,名义上允许民企进入,但实际上很难被核准进入。

2.要素获取不平等。民营企业在获取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资源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仍处于不利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分配市场的招标中,通过设置明显不利于民企的条款,排除民企获取市场机会。

3.产权和权益保护不足。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某些情况下未能得到充分保护,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期发展。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4.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融资成本相对较高。民营企业整体债务融资规模从8.99万亿提高到70.78万亿,年均增长12.1%;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却从33%下降到18.7%,下降14.3个百分点。

5.转型升级压力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营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但部分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能力和竞争力。中国民营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和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6.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发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分配市场的招标中,通过设置明显不利于民企的条款,排除民企获取市场机会。

7.国际化经营服务保障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更多的国际化经营服务保障。加强国际化经营服务保障,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多边投资促进活动,优化“走出去”综合服务,强化信息服务、风险预警功能。

8.法治建设有待加强。涉企法律体系尚需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质效需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完善涉企法律体系,配合做好颁布实施我国首部民法典、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十二)等工作,废止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三、释放民营经济潜力的策略与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需多维度综合施策,以优化环境、强化支持、激发创新、拓展空间、构建亲清关系为核心,全面激活民营经济的内在活力与外在潜力。

1.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关键在于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的领域,确保清单之外的行业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2.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利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实现政务数据共享,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此外,还需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确保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3.加强政策支持

在政策层面,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信贷融资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增信,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还应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4.激发创新活力

激发创新活力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开展专项行动,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为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5.加强国际竞争合作

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民营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拓宽市场渠道,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的战略不仅是对民营企业自身实力的一次检验,更是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助力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6.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壁垒,确保商品和要素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将不再受限于地域和行政壁垒,而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商机、拓展业务。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将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其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通过聚焦细分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精特新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8.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为了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政企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保持密切而有效的联系。定期召开政企座谈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这一平台,民营企业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政府部门则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这样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还能确保企业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通过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能更好地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9.加强法治保障

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加强法治保障,确保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对此,要严厉打击各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为民营企业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努力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让民营企业在其中能够公平竞争、创新发展。此外,加强廉政建设同样重要。只有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才能有效遏制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不正之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清朗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