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从美国小镇到黄山之巅 -凯发官网在线

朱立新  >>  正文
朱立新:从美国小镇到黄山之巅
朱立新
2019年05月10日

笔者在黄山之巅留影

在美国波士顿的塞勒姆小镇,有一栋来自黄山市休宁县黄村的徽州古民居——荫余堂。

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中国艺术主管南希·波琳女士的推动下,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迁徙而来。

据说,为了将荫余堂搬到这里并复建,博物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是投入的资金就高达1亿多美元。

到过这个博物馆的人们应该能够相信,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是值得的。我看过荫余堂的相关图片,其精美程度恐怕无法用几句话形容。

不过,要想看到最精美的徽州古建筑恐怕还是要到黄山市,一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9年3月20日,雨后清晨的宏村景区(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因徽州古民居而闻名的西递、宏村正是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没错,就是乡村。为什么在黄山这么多精美绝伦的古民居大多坐落在乡村而不是城市?

这就不得不说说黄山市的地理环境。黄山古时称“徽州”,安徽的“徽”字就取自于此。古时人们形容徽州的地理特征为“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生在一个耕地稀少的地方被认为是一种不幸,这里的大量居民无法像别的地方一样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计,于是大量的当地人不得不到全国各地经商。

他们特别能吃苦,尤其重信誉,逐渐发展成为名震天下的“徽商”。他们中很多人从事着茶叶生意,将家乡产的上好茶叶远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中国人公认的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都来自这里。还有人说,“太平猴魁”也算。

在“黄山毛峰”原产地黄山市徽州区富溪镇的一座种植茶叶的山头俯瞰山下一村落。(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中国人历来重乡土情结,在外经商发了财的徽商纷纷在家乡建起了豪华的居所,供他们的家人居住。因为要建造这些房子,当地的工匠练就了一流的本领,这些建筑上使用的砖雕、石雕与木雕被称为“徽州三雕”。

这里的民居,依山傍水、聚族而落,虽历经数百年,仍有大量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文化遗存完好保存至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村落藏身于山区,远离战火。

当然,他们也不只是喜欢建房子。精致的房屋不过是无形的文化留下的有形的遗存。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崇文重教,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称,如今在黄山市的许多古村落里,都完好地保存着古时的宗族学堂。

2019年3月20日清晨,游客在宏村景区南湖中的桥上行走,湖边坐落着的南湖书院曾是村里的学堂。(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崇文重教,离不开文字,文字的书写离不开笔、墨、纸、砚。在中国,最著名的文房四宝产品当属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其中徽墨和歙砚就产自黄山市。如果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自然也无法盛产这些品质最好的书写用品。

所以,这个地方像极了一幅中国山水画,远看是山水,近看有民居,民居中是诵读的文人和学童,耳畔仿佛还回荡着他们诵读的诗书,这样的画卷真是百看不厌。

这幅画的主体我想应该就是黄山,它也是黄山市名的由来。黄山最高海拔达1864.8米,此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登黄山的游客络绎不绝(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两年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公开称赞黄山为“山中极品”。他不是第一个盛赞黄山的。中国流传一句古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看过了黄山,你可能就不想再看别的山了。

黄山风景区内的一座山峰(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黄山也不仅仅是一座山,这座山本身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将黄山认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今的黄山已经不仅仅是安徽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一用就是40年。

1979年7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徒步登上黄山之巅,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发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时代号召,掀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幕。

遥看黄山飞来石(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40年来,黄山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旅游的标杆城市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如今,黄山市每年接待境外游客近三百万人次,先后与瑞士少女峰、美国约塞米蒂、希腊莱斯沃斯、加拿大班芙、新西兰凯库拉、柬埔寨吴哥窟等缔结友好,黄山风景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与景观保护管理国际荣誉奖,成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设立的首批“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实验区”和全球第一家获得“世界优秀目的地”称号的旅游景区。

黄山迎客松(中国日报记者 朱立新摄)

在黄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株奇松“迎客松”,外形像极了汉字中的“迎”字,也如同展开一双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首席记者。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