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江:中国扣响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 -凯发官网在线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中国扣响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
鞠传江
2021年07月12日

中国已经扣响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人们的生活也正因为人工智能的融入变得更加精彩!

有专家称,今后10年乃至40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从大到飞行近5亿公里追逐火星的“天问1号”,小到一只可以监控人体健康的手表,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以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方方面面,在不久的将来,驰骋上千公里的新能源车可以无人自动驾驶;通过深度学习的机器人可以聚集全国最好的教师智慧成为网络授课的“网红教授”;过去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可以设计出的新产品在人工智能设计系统的帮助下几天就可完成;机器人可以高效诊断疑难病症;人工智能追逃系统可以在众多城市浩如烟海的人群中瞬间发现犯罪分子等等。可以说,人工智能正悄悄走进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7月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开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向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新技术、产业和应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包括人工智能深度渗透城市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新经济、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人工智能参与高效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家企业参展、包括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教育、金融科技、城市管理、智能芯片等超过1000项最新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亮相,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崛起和技术进步的缩影。

国家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部分领域技术创新应用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入,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

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作为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新一轮科技竞赛的制高点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希望各方携手,共促智能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共拓智能经济空间、共享发展红利,共商人工智能治理、优化发展生态环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2018年在上海开启首届以来已经举办了4届,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展示的科技成果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迭代升级成果。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大会开幕式上说:“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城市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跃升,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让人工智能在赋能千行百业、深入千家万户中充分绽放,创造智能时代的经济新模式、生活新体验、治理新范式。”

上海市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298家,占全国比重为20%。上海重点布局智能电网、智能楼宇、智能建筑、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城市,在智能机器人、公共安全、智能运载工具等领域形成优势。

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大国技术竞争的焦点之一。中国政府自2015年开始连续推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到2016年的国家“十三五”国家规划发展纲要,从2016年11月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均将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主攻方向。2017年7月国务院专门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今年开始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人工智能列入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8项前沿基础核心领域,将制定战略性科学计划和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这一系列国家战略和规划,其目的就在于人工智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产业发展,突破核心技术,补齐短板,从而形成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全社会智能生态优势。

为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科技部于2019年8月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市 1个县获批建设人工智能建设试验区,预计到2023年,全国的试验区数量将达20个左右。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新技术,从理论到应用要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走过探索的初期,正走向深耕细分和跨界融合的新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是可学习可优化,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从单一的智能转向多种智能集成,显现出其超高能。而基于大数据和高速互联网会使人工智能变得无处不在。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显现了创新性和颠覆性,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由此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在产业变革、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布局在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安防、智能金融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产业场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和城市智能化发展进程。尤其在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形成产业优势。

近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增长。根据《2021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251亿元,同比增长16.7%;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达到6425家。其中,59.1%的企业分布在应用层。

北京、深圳、上海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学研最为集中的城市,并由此带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带,上述区域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大国,近10年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4%和37.7%。据智慧芽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量已超224万件。截至2019年底,全球专利总量的27.45%来自中国,其次为美国,占比26.59%,第三为日本,占比11.44%。到2020年10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总量达到69.4万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发布《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已经居全球第2位,仅次于美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研究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人工智能科技研发”“人工智能产业与应用”三个方面均拥有绝对优势,这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领域表现出良好的产业竞争力。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普及的加快,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崛起带来了巨大机遇。目前,中国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共43.9万家。仅去年以来注册的这类企业高达32.5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由于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增长,海内外资本纷纷涌入这一产业。据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1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5475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金额达8288.4亿元。2020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数量有467起,融资金额为896.2亿元。2021年上半年共发生367起,较去年同期上涨63.1%,融资915.94亿元。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人、ai教育、大数据、芯片研究、自动驾驶等领域,成为资本青睐的重点,其中仅地平线机器人一家公司上半年融资就达到168.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加入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研发,包括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360、格力等科技企业都在人工智能赛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华为正致力于人工智能云的开发与应用;百度公司称,未来2-3年,百度共享无人车服务将全面开放至国内的30个城市;而腾讯公司将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启动“探星计划”,将ai技术用于寻找脉冲星,探索宇宙;格力电器利用智能化、数字化工业制造技术,加快无人化工厂建设,原来要上万人的工厂现在只需要1000多人。

由产业园区、科研机构、大学和创新企业优势互补所形成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将集聚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推进中科院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持续迭代进步、科研成果应用落地和规模化发展。合肥的中国声谷聚集企业600余家,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产业密集高地。目前全国形成的人工智能产学研联盟和平台超过30家,对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专家称,中国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巨大的人才缺口,需要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端人工智能研发人才与产业工程师。据悉,目前,全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500多万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来源来自中国留学生,美国27% 的人工智能研究者都来自中国,如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归国发展和服务成为当务之急。为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前,中国180所高校已经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

按国家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