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话两会】陈新光: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专家学者话两会】陈新光: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
陈新光
2016年03月15日

67年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上的独创性贡献。

人民政协是植根于植根基本国情的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制度最早产生于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政协承担了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历史使命,形成了政党、政协、政权三个系统互为支撑的国家政治制度架构,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基本国情的政治制度。如今,这一制度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架构,丰富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本质,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济政治、稳定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新中国67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人民只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吸收外国先进文明成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人民政协制度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有利于不断增进团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同为代表广大民意的机构,同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构成,同为不可缺失的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两种制度所集中体现的是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不仅构成了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民主形态,还共同完善了我国全方位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民政协事业定会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早在2006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出台,它是中共中央首次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发文件。中共十八大再次为人民政协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首次明确"协商民主"概念,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将"协商民主"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并形成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全方位部署。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也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通过人民政协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今天,我国人民政协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愈发凸显协商民主这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的独特优势。各级人民政协正以奋发有为、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小康目标,凝聚广泛共识、注入源源动力。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个重大判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深厚的历史根基。从理论层面全面认识这个重大判断,需要进行深入的国际比较、历史考察和实践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进入21世纪,西式民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麻烦,引起世界人们的反思。表现在被输入西方民主模式的国家,大多数是"水土不服",特别是人们看到,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经济停滞不前,许多国家还爆发了战乱、政局动荡,一些被西化后的国家,还陷入以种族矛盾为背景的冲突和仇杀,还在愈演愈烈的乌克兰危机,正在成为东西方战争的敏感地带。同样的中国,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先后超过欧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世界瞩目。这个鲜明对比动摇了西方许多人对自己制度的信心。美国著名智库人物福山曾在20多年前提出美国民主是不可能超越的"历史终结"模式,但现在他的专著《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中,认为美国政治制度三大主要的结构性特征"都出了问题",承认"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著名政治家李光耀说:"美国人的问题是,他们带着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制度的想法介入,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证明他们错了,他们没有改变世界。"早在1954年全国人大建立后,针对人民政协要不要继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主席就曾专门召开座谈会指出:"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如同周恩来总理指出:"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这就提出了选举表决式民主和协商讨论式民主并存的思想,确认了两种民主形式并存的体制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协商民主上升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把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建设推向了新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的优势。67年的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富实践反复证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选举民主一般以区域为组织单位开展活动,具有覆盖区域范围广泛性的特征;协商民主注重与党派、团体、界别及其代表人士协商,协商中可以党派、团体、界别和个人名义发表意见,具有囊括纵向构成的政治包容性特征。选举民主重在投票表决,一人一票、体现权利平等;协商民主重在决策前的商量沟通,寻求最大共识和民意基础。选举民主通常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协商民主实行求同存异原则。选举民主重在表决程序和形成结果的规范,协商民主更注重话语权和影响力,讨论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为决策提供多种参考和选择。这两种民主形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不可或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备和充分。由于协商民主鼓励发表真知灼见和表达不同意见,有利于掌握实情、体现民意、发现真理和明辨事理。由于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开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在选举前后、决策前后都有持续经常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与机会。人民群众通过协商渠道表达意见和诉求,可以使一些个别、分散的意见通过其代表人物的概括、综合,加以系统、理性、有序地表达和反映,避免或减少了各种的非理性表达,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党和政府也可以通过协商渠道宣传主张、凝聚共识,把党的主张和决策更好地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尽管这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还需要不断付诸实践和完善,但随着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小康目标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拥有坚强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

奋发有为,积极履职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热切,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利益摩擦、观念碰撞也更加频繁,达成广泛共识的必要性比以往更加迫切。当前,我们更应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是发扬民主的平台、政治协商的平台、统一战线的平台的属性,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大群众、代表各界人士的优势,更好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开展协商议政,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主题,鼓励和支持各种意见的交流交锋交融,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规范细化程序机制,更好地创造多向交流的环境,更好地搭建协商沟通的平台,努力创造畅所欲言、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协商民主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积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只要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全过程、各环节,就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做好协商民主的大文章,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目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形势、任务赋予人民政协更重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也为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政协必须乘势而上,积极作为,有效履职,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为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议政建言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政协委员履职提出了要牢牢树立四种意识的要求:一是责任意识。因为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责任重,影响大,社会关注;二是自律意识。要求政协委员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要加强学习,加强廉洁自律,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发挥引领表率作用;三是学习意识。因为学习是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途径。政协委员要适应新岗位、新情况、新任务,提高履职能力,就要通过学习解决好政协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委员集中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简单的你教我学,而是以充分研讨交流为基础的创造性学习,坚持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四是参与意识。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呈现出阶层分化、利益调整、思想多元、矛盾凸显、诉求增强等特征。这就要求政协委员研究问题要更深入一点,提出建议更直率一点,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目标越伟大,前景越光明,使命越艰巨,责任越重大,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