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我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开启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与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节日同样振奋人心的,是中国科技近年来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天舟一号”飞越太空送货加油、“蛟龙”号下探马里亚纳海沟、c919大型商用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说明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关口。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超越澳大利亚,居世界第18位,已处于第二集团的领先位置,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来自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2位;2006年至2016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12.8%,排名超过德国,排在第3位。如今,在全球100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组织中,200多位中国科学家在其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有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跻身全球创新领域的前沿。这些,仅仅是近年来中国科学界收获成果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以下五个维度可看出,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一是基础研究加速赶超。在信息、生命、物质、光电等科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二是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在强化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等方面推出重大举措;京津冀、上海等8个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在市场公平竞争、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此外,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高新区对区域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双中高”目标的重要支撑;三是高新尖端技术持续突破。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部署的科技重大任务,经过多年攻关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极大提升了国民的士气;四是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日趋明显。无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还是在增进民生保障方面都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五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通过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等行政改革,着力破除了一些制约创新创造的思想障碍和制度瓶颈,初步形成了宽松自由、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已到了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前期的创新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推进科技创新。恩格斯曾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实现弯道超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国之路。为此,笔者认为要聚焦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创新:
——坚持集中力量科研攻关
这是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坚持集中力量科研攻关,就是在事关国家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创新领域,要集中全国优势科技资源,组织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着力解决一批战略性科技问题。在当前,就是要进一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重点方向,做优做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率先引领和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带动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整体跨越。把北京、上海建设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特别是要发挥雄安新区建设这一有利条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高地。
——科学谋划、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加快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着革命性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成为创新型企业竞相发展的重点,这些领域将持续涌现一批颠覆性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量。我们要有全球视野,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把握难得的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使我国在未来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
——-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
迄今止,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力资源总量超过8100万,其中r&d人员总量535万;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要充分利用全球人才流动的有利机遇,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为重点,强化需求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高精尖缺”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以构建科研人员“三元”薪酬结构,加大科研项目绩效奖励,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决策权,让科研人员凭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富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