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江:向贫困宣战! -凯发官网在线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向贫困宣战!
鞠传江
2017年03月17日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脱贫作为今年工作的硬指标:“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精准扶贫”,向贫困宣战,正成为中国走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攻坚战。这里记述的就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因地制宜创出了在村里建设扶贫车间的好办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

让贫困成为过去时

记者走进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郑营镇的西街村,由旧厂房改建成的扶贫车间,这是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头发制品加工点,几十名村民正在为出口企业整理头发。

60岁的孙章存熟练地整理着头发。他在17年前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而妻子也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

“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不能出去打工,也不能承担繁重的农活。”孙章存说。

从去年开始,孙章存开始在当地政府创办的扶贫车间里工作。他现在每月可以挣1000元。

“现在我可以靠自己生活,我成了对我们家庭有用的人啦,这让我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孙章存感慨地说。

贫困就像压在有病的中老年农村群体身上的大山,正是每个村新设立的扶贫车间使像孙章存这样的村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鄄城县从事数据线的扶贫车间工人正在车间工作  鞠传江 摄影

鄄城,位于黄河滩涂地区,拥有89万人口,不少人还生活在国家规定的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线以下。

“让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的生活,找到一条让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成为基层党委、政府所面临的核心任务!”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对《中国日报》说。

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给记者介绍,一次偶然的农村扶贫调研,使县委领导班子发现了在村里创办扶贫车间给村民脱贫带来的好处和生命力。随即他们开始推广这一方法,仅仅一年多时间,鄄城在全县建起536个扶贫车间,这些车间带动就业67000人,其中贫困人口27000人,去年有13500多人由于在扶贫车间工作实现脱贫。

鄄城的扶贫车间由当地政府负责水、电、路、车间装修等,这使老人、妇女既能够照顾农活、家庭和孩子,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脱贫有门、致富有路,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

产业延伸为扶贫车间注入活力

村里的旧厂房、老学校、闲置房屋被装饰一新,成了农民走向富裕的新平台,可如何让这一平台发挥作用,激发活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鄄城县引导当地的优势龙头产业向乡村扶贫车间延伸,扶贫车间为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初加工和配套服务。如此,龙头企业不仅解决了劳动用工短缺的问题,还节省了企业拓展的空间。出口毛发、电子零部件、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户外休闲产品是当地主导产业,这些企业将部分工序转移至农村扶贫车间,形成了一举多得的良好局面。

鄄城县的发产品扶贫车间的工人在制作户外产品  鞠传江 摄影

泓聚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范继福说:“作为毛发出口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扶贫车间使企业节省了空间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下降超过20%。”

目前,这家企业在农村有九个扶贫车间,雇用超过700名贫困农民。去年,公司出口销售额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30%。

扶贫车间的建立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展用工市场的好办法,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说,这一措施将为全县增加20万以上的劳动力。全县共有225个从事头发产品加工的企业以此举延伸了产业链条,并得以快速发展。2016年度,全县户外家具产业税收同比增长了73.2%,毛发制品产业税收增加了41.4%。

泓聚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范继福介绍出口产品情况  鞠传江 摄影

李志超,曾在南方打工6年从事电子零部件生产,他从家乡的扶贫车间中看到商机,决定回家乡创业。2015年底,他每年花费15000元租了一个车间,用于生产手机数据线,由于规模扩大很快他又租下了三个车间。目前有近100名贫困农民在他的车间工作,每年生产2亿条数据线,他的产品为众多海内外著名手机品牌配套。一些像李志超这样靠扶贫车间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应运而生。

扶贫车间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看到了希望,目前已经有众多外地企业开始向鄄城县转移。

为培育更多龙头产业,并迎接外地产业向鄄城转移,当地政府分别建立了4个不同特点的工业园区,成为发展新兴龙头产业的更大平台,也为发展村镇扶贫车间注入了新的动力。

扶贫车间的示范效应

鄄城县的扶贫车间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榜样示范效应,扶贫车间发展模式很快被推广到菏泽市的其他县市区。以发展牡丹花卉产业闻名的牡丹区,利用牡丹花卉产业园优势,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种植油用牡丹。盛华牡丹产业园按照“公司 基地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周边土地5000亩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带动了350家贫困户实现了快速脱贫。牡丹区依托牡丹产业优势,将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计划到2018年,扶持壮大10家牡丹龙头企业,发展10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扶持和带动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目前,全区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23万亩,力争到2020年突破50万亩,使牡丹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特色支柱产业。

菏泽市的牡丹园扶贫基地的牡丹花项目  鞠传江 摄影

牡丹区黄罡镇利用扶贫资金建立起60个蔬菜大棚并租给果蔬种植合作社和贫困户,贫困农民由此实现脱贫。刘长社和他的妻子在奥龙果蔬种植合作指导下植物甜瓜。他的温室大棚第一季甜瓜就收获了8000元。

“种大棚蔬菜收入是原来种地收入的五六倍,有了这蔬菜大棚我家的生活才有起色,我希望种甜瓜可以赚更多的钱。”他说。

蔬菜大棚让贫困户脱贫  鞠传江 摄影

据菏泽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军介绍,截至目前,菏泽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803个,直接安置和带动20万贫困群众就业,已经使57685名群众脱贫。全市共有383家企业入驻扶贫车间。先后引进178家企业落地扶贫车间。全市扶贫车间容纳产业包括人发加工、条柳编、户外家、服装加工、电子配件、食品加工等8大门类、81种。

为了提高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菏泽市先后举办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374期,培训贫困群众21.8万人次。

关于作者:鞠传江,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