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21年5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品牌日”,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为主题的2021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开幕。作为活动重磅内容之一的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也同期在上海举办,集中宣传和展示了中国品牌发展新成果、新形象,预示着新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中国品牌建设呈现三个变化、两个亮点
近年来,中国品牌发展坚持从速度向质量转变,不仅改变了速度、规模的认识,而且在质量发展中更重视品质内涵的提升,质量概念更有文化、更有底蕴。当前,我国品牌建设呈现三个变化:一是品牌意识显著增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既有的品牌认知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推进品牌建设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二是品牌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品牌建设已从自主探索、自我发展阶段逐步转变为系统推进阶段,品牌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品牌管理专业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品牌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品牌国际化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导品牌,品牌国际化的运营方式也日益成熟。
从中国产品在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在重视产品质量、功能设计、价格优势的同时,更重视品牌文化的形成和品牌精神的认同。新亮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品牌建设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二是品牌建设的系统性、专业性与时代性有机融合。对企业来说,加强品牌建设是企业的一种主动选择,不仅注重系统性、专业性以及与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也更加注重品牌建设的长期效益与品牌资产的重要价值。
质量和品牌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象征
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品牌建设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近5年来,我国发布的品牌建设相关法规政策已有130多件,涉及实施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促进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我国已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国自主品牌。近年来,一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底蕴的“国潮”品牌,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三是中国品牌消费迸发出极大的消费热情与潜力。数据分析研究显示,2009年至2019年,国潮品牌的关注度从38%提升至7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质量和品牌已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象征。在高质量发展中,品牌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品牌的力量越来越大,甚至一种民族品牌、一份工匠精神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生产力。现如今的中国,许多企业也开始攀登“品牌战略”之峰,追逐高质量发展的潮流。需要铭记的是,今天中国品牌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国之重器、科技创新、优质产品等,其背后所蕴藏的是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塑造而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全球历史长河中烙下的时代印记。
新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新发展格局下,消费被重新定义,我国消费面临加速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从需求侧看,新消费正处于成长期,新消费蕴含于新经济、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之中,新消费显著的特征是消费与数字变革紧密结合,这将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新消费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整个“十四五”时期,大批新消费品牌有望成为成长的创始阶段,新消费引发的需求系列变化将不仅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发展新消费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正是催生世界级品牌的战略机遇期,拥有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未来在构建发展新消费的生态环境方面,一是在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引领消费升级大潮的背景下,要加大对新消费品牌的引导,突出性价比优势,完善商贸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领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让消费者要“敢”消费、“愿”消费;二是发展新消费环境下的第三方品牌评价服务,通过消减消费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来持续激发国内品牌市场活力,加强第三方品牌评价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品牌评价机制,扩大品牌评价信息覆盖面和影响面,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支持和参与品牌建设;三是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加强优质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挥地域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支持发展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消费品,提升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影响力。要通过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支持中国品牌“走出去”,推进国际品牌共建共享。
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陈新光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