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总台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宏阔展示百年筚路蓝缕初心不渝的奋斗史诗 -凯发官网在线

王永利  >>  正文
王永利:总台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宏阔展示百年筚路蓝缕初心不渝的奋斗史诗
王永利
2021年06月18日

美丽中国,江山如画,百年初心,人民至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100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每天两集连续推出。作为献礼建党百年的重量级作品,该片以广阔的视野、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创新的形式、高清的影像,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百年风雨、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伟大历程,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百年筑梦、百年辉煌、百年奋斗的壮丽史诗。该片播出以来,引发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赞扬。

一、全景展现建党百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征程,深刻展示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山河岁月》分四季制作播出,总长2500分钟,堪称鸿篇巨制,是中国最权威、最全面、最丰富的一部影像党史教材,和最生动的电视版建党百年大百科全书。

该片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创造了“惊天动地、翻天覆地、改天换地、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打碎了一个腐朽而黑暗的旧世界,建立了一个伟大而光明的新中国。

悠悠的历史天空下,曾经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苦苦寻路,开天辟地启航红船;曾经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向死而生,唱响信仰之歌,铸就生命辉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成为最早的播火者。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直接原因。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到青年毛泽东以坚实的脚印从土地出发又回到土地,随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问世,毛泽东不断探索,坚定信仰,扎根脚下的大地,逐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建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五卅运动到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从土地革命到在瑞金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从井冈山斗争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有大约2000万名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其中留下姓名的有196万名。

峥嵘岁月,百年征程,该片凸显了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

二、“政论情怀,故事表达”,以年轻人喜爱的视角切入,让党史“鲜活”呈现于大小屏。

以史带人,以人言事,相比以往一些理论文献片,《山河岁月》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手法的创新。它将思想蕴含于细节,让理念贯穿于故事,用朴实而生动的影视语言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娓娓道来。每集片子至少有5至6个故事点,从小切口进入,小中见大,用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的手法,将近千个感人的故事有机串联成宏阔而生动的百年历史画卷,见人见事见精神,人物形象饱满生动,让厚重庄严的党史“活”起来,入脑、入耳、入心。

特别是该片以年轻人的视角,对历史影像、党史资料、文献档案等珍贵的党史遗产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使之尽可能通俗化、生动化、艺术化,成功实现了理论文献的“电视转码”,展现出了强烈的青春气息,这种跨时空的对话富有“网生代”的青春气质。如毛泽东的形象,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韶山、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深入田野农家考察,再到安源煤矿考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脚踏实地,逐渐找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道路。该片基于“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把革命先辈们苦苦探索、牺牲、奉献和担当的伟大精神,都在这一宏大主题下记录、再现、思考、重塑。一帧帧柔和的画面、一句句平实的话语、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呈现出一个个青春朝气、心怀信仰的年轻面孔。《山河岁月》,致敬每一个无悔的青春,致敬每一个为人民牺牲的英烈!《山河岁月》通过精心选取的党史上100个重大事件、关键场景、重要人物,用饱含深厚情感和历史细节的笔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片以广阔的视角、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创新的手段、高清的影像,真正让党史活起来,让信念燃起来,让信仰的光芒照耀历史的天空。

电视传播的审美特性和文献纪录片的形式决定了深奥的理论只有变得浅显易懂才能有利于电视传播,所以就必须要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好看并有趣”的效果。好看是故事化叙述的核心,有趣是故事体现出来的张力。《山河岁月》让每个故事都落在有趣的看点上,如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封面是套红的马克思像,又称“红头版”,可是由于工人的粗心,封面出现错误,印刷为《共党产宣言》,里面还有二十多处错字,直到第二版蓝色的封面又称“蓝头版”,才改正为《共产党宣言》。正是如此生动的讲述,才使此片从“高大上”的神坛走下来,变得深接地气,老少咸宜,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该片突破政论片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宏大叙事风格,打破了以往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桎梏,无论讲事件还是说人物,都有新鲜的切入角度、多层的展开维度、饱含情感的叙事温度。如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1967年问世后,共印行9亿多张,而当时全国人口仅7亿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油画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毛泽东其实对画中他穿长衫不甚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衫而是穿短衣。” 故事的感染力使该片更强化了生动严谨的说服力。“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未来探索了新道路,开辟了新纪元。不少青年观众表示,看了该片,激动无比,震撼心灵,我们应该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三、匠心独运精良制作,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创收视新高,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该片的创作走心,充满历史温度。《山河岁月》创作团队历时两年时间,用数十万公里行程、上千t的拍摄素材,以及一个个不眠不休的日夜,给出了纪录片人执着的回答:经纬交织,他们打造出一部气象浩荡的《山河岁月》,既有理性表达,又充满历史的温度。

该片集思想性、理论性、历史性、文献性、观赏性于一体,解说词精美,富有激情和诗意,画面构图饱满,剪辑流畅,气势雄浑。独具匠心的精良制作,收获外界好评如潮。

一是收视成绩屡创新高。《新闻联播》《报纸摘要》等总台新闻节目自开播起连续多天报道《山河岁月》播出信息,《山河岁月》收视持续提升,中心城市收视率最高0.89%,收视份额3.02%。在新媒体端,《山河岁月》在央视频app的播放量突破553.7万,在学习强国app播放量突破151万。

二是各大媒体竞相对本片进行评论报道。截至目前,全网数据检测39412条,主流媒体报道7984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均对本片发表了评论文章,甚至设立了专栏。其中《光明日报》的《山河岁月:定格百年当时的高光时刻》,文章指出:“《山河岁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了新时代奋斗者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无论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化和纵深化,还是对于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提质创新,均有着可资借鉴的启示价值。”

三是对各观众群的吸引力均有所提升。中青年观众提升尤为显著,其中25-34岁年轻观众忠实度涨幅最高,达到73%,35-44岁观众忠实度涨幅达66%,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忠实度涨幅达59%。许多年轻网友在微博、小红书平台等社交类平台纷纷高度赞扬《山河岁月》,并留下“中国革命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观山河岁月有感”、“山河岁月看得人想哭,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央妈的山河岁月好好看啊”等评价。

四是口碑及影响力呈破圈趋势。除常规新闻媒体类平台强势推荐《山河岁月》外,懂车帝、趣头条、第一财经等其他领域的app和论坛中也呈现大量针对《山河岁月》的讨论及赞扬,本片破圈效果初露头角。

《山河岁月》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鸿篇巨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礼赞,是一部让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优秀作品。通过创新的电视语言叙述,以宏阔历史纵深感和激情澎湃的艺术渲染力,达到了“入耳、入目、入脑、入心”的效果,引导全党和各族人民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砥砺前行,为创建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王永利)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