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亚投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生力军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亚投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生力军
陈新光
2016年01月20日

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强调通过各成员国携手努力,亚投行一定能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亚投行由习近平主席首创到开业,历经27个月、836天,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业, 赢得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展示出中国及各个创始成员国在沟通与磋商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在组织架构及运营管理迅速有效达成的共识。可以说,亚投行的开业是2016年中国乃自世界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对改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亚投行筹建历程展示中国比肩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自信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习主席随后还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个场合分别介绍了中方倡议。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六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致辞时提出,中方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倡议下,亚投行筹建进程于2013年11月启动,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筹建进程,得到域内外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并不断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亚投行筹建工作驶入"快车道",这一年,中方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按照"先域内、后域外"的步骤,以多双边并举的方式开展广泛磋商。从2014年初开始,分别于1月、3月、6月、8月和9月举行了五次多边磋商会议,就《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涉及的亚投行宗旨、业务重点、资本金规模、治理结构以及总部选址等达成共识,为亚投行协定磋商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各国的精诚合作与努力下,终于结出累累硕果:2014年10月24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当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签署仪式的各国代表,指出亚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决心和行动。它也是一种创新机制,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建设成为一个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和适应本地区各国发展需要的多边开发银行。

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比喻"要想富,先修路。"他提出亚投行应该加快促进本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亚投行筹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习近平主席又用中国的谚语形容"人心齐,泰山移。"他强调,亚投行应该秉承开放包容的区域主义,欢迎所有有兴趣的国家积极参与,实现合作共赢。亚投行还要坚持多边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相互补充,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繁荣。亚投行的宗旨和理念,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很多国家积极响应。2014年10月,筹建亚投行特别财长会议决定,在继续吸收新成员的同时,尽快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谈判磋商,并建立首席谈判代表会议机制。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经过五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各方就协定文本达成一致。截至2015年3月31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总数达到57个,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亚投行协定为成立亚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了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步,也为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及早投入运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指导亚投行未来运营的"根本大法",协定对亚投行的业务运营、治理结构以及决策机制等做出了规定。协定明确,亚投行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缅甸、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中国、蒙古、奥地利、英国、新西兰、卢森堡、韩国、格鲁吉亚、荷兰、德国、巴基斯坦等在内的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股份总和占比50.1%)已批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批准书,从而达到亚投行协定规定的生效条件,亚投行正式宣告成立。

亚投行成立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亚投行创新的一大亮点,是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且拥有较大话语权,这既顺应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彰显了发展中国家携手推进亚洲区域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也表明中国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亚投行遵循"公开、透明、择优"原则遴选管理层明确写入协定,是一项区别于现有主要多边开发银行的创新之举,反映了亚投行一贯坚持的现代治理理念。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苏马·查克拉巴蒂说,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国际体系提供更多健康的国际"火力"。卢森堡财政大臣皮埃尔·格拉梅尼亚说,亚投行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又一个证据"。此前,亚投行的成立曾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出现裂缝。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大国不顾华盛顿的反对加入了亚投行。亚投行成立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贡献。在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亚投行作为新的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机构侧重于减贫,亚投行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从历史经验看,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内的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的设立,不仅没有削弱世界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影响力,而且增强了多边开发性金融的整体力量,更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为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理事会是亚投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亚投行的一切权力。董事会负责亚投行的总体运营。董事会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域外3名。亚投行设立行长1名,从域内成员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同时设立副行长若干名。亚投行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设立机构或办公室。根据协定,亚投行的法定股本为1000亿美元,分为100万股,每股的票面价值为10万美元。初始法定股本分为实缴股本和待缴股本。实缴股本的票面总价值为200亿美元,待缴股本的票面总价值为800亿美元。出资比例亚洲国家占比不能超75%,其他国家占比为25%。经理事会超过多数同意后,亚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调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但域内成员出资比例不得低于70%。域内外成员认缴股本在75∶25范围内以gdp(按照60%市场汇率法和40%购买力平价法加权平均计算)为基本依据进行分配。协定规定,至少有10个签署方批准,且签署方初始认缴股本总额不少于总认缴股本的50%,即达到协定生效条件,亚投行正式成立。首届董事会选举中国国家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先生为首任行长,在57个创始成员国中,前五位大股东分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和韩国,其中中国认缴股本为297.804亿美元,获得26.06%的投票权。目前还有30个国家在等待加入亚投行,展示了亚投行在规模上不输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自信,也显示了亚投行在全球的影响力。

新成立的亚投行,在业务政策上将充分尊重和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环境及社会框架、采购政策、项目管理、债务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严格并切实可行的高标准业务政策。同时,亚投行将避免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曾走过的弯路,寻求更好的标准和做法,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亚投行将按照公开、透明的程序,在全球范围内择优选聘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员工。员工全球择优竞聘没有"铁饭碗"可捧,金立群行长提出三个基本条件--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品行端正,清正廉洁;要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业绩;要有敬业精神,对开发事业充满热情,忠于亚投行。亚投行不设国别限制,任何国籍的人均可申请竞聘亚投行专业职位;亚投行没有铁饭碗,对所有岗位实行合同制(含1年试用期),达标者可以续聘。"所有求职申请都必须通过亚投行人事部门的统一平台进行。对于专业人员岗位,亚投行制定了严格的聘用原则和程序,申请人要经过考试。在运作模式上不追求盈利最大化 ,亚投行作为一家多边金融机构,其投资项目必须盈利,以保证银行的财务可持续性;但其开发机构的宗旨和性质又决定了银行不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亚投行不设常驻执行董事会,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董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如有需要,可以增加开会次数,并尽量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举行视频会议。董事会和管理部门职权划分明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严格遵循精干和明确分工的原则,确保机构在有效防火墙下高效运转。亚投行还将成立内审部门,审查业务合规、评估银行绩效和监督银行员工的职业和道德操守。亚投行将高度重视环境与社会政策,在工作中将会不断地完善银行的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文件。亚投行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在银行管理层和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标是将亚投行建成一个"精干、廉洁和绿色"、坚持国际性、规范性的多边开发银行。

亚投行成立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亚投行是近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组织成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具有特殊意义,也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对现有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增益,将会对国际开发模式、地区经济发展、融资标准等多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为不可或缺的全球经济大国,中国在现有多边体制下将越来越积极主动,这有助于巩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并促进其给世界提供更多帮助,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活跃一员。因为亚投行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作为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成立亚投行动员更多政府和社会资本,定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利于带动投资增长,扩大全球总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拥有全球近一半人口,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建设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据测算,在2010-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平均投资约需7000多亿美元,其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32%用于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约为100亿-200亿美元。亚投行是政府间多边开发银行,其宗旨是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将向亚投行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此前,发展中国家的融资一直依赖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亚投行,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长久动力,也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所言,"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其他的目标,即社会目标。"中方倡建的首个具有21世纪先进治理理念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将作为多边开发体系的新成员、新伙伴,和世行、亚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一道,为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亚投行吸引了世界众多目光,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一带一路"构想可以催生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宏伟蓝图。不仅发展中国家能因此获益,发达国家也能分一杯羹,所以英国、德国等亚太地区以外的国家才纷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以其优势和特色给现有多边体系增添新活力,促进多边机构共同发展,努力成为一个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在这样的互利共赢局面下,亚投行的起点从来就不是"亚洲俱乐部",而是包括英、法、德在内57个成员国的另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边开发机构。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亚洲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也有助于亚洲与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大陆经济更深入。

但是,亚投行开业所面临的环境可谓逆风不断。美国则急于构建对抗"中国主导"的新框架,其中之一就是2015年达成协议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可以说美国是要维持有他主导的金融秩序权威性。紧接着美联储2015年12月16日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这让亚投行的有力融资目的地--新兴国家,直面雷曼兄弟危机之后大量涌入的外资又大量出逃的考验。同时,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将带来各国的建设工程便会前景不明。缺乏经验的亚投行对即将放贷的资金,是否能按期回收资金也会遇到不小的麻烦。对新兴国家尤其是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中国,由于经济回落,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务中的王牌项目-投资银行业务也失去了吸引力,在资本市场中的利润也越来越少。据伦敦联盟咨询公司称,全球前十大投资银行2015年的收入共计1480亿美元,比前两年减少6%。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各国既需要携手应对发展问题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又存在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的激烈竞争。中国唯有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自身制度性话语权,才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更好地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新年伊始,世人已将关注目光投向g20国领导人杭州峰会,世界经济复苏正处重要关口,中国将全力做好峰会东道主,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掘新源泉,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拿出新方案,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