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女性的奥林匹克征程之路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女性的奥林匹克征程之路
陈新光
2016年09月21日

2016年里约残奥会刚刚落下帷幕,在4350名里约参赛选手中,女运动员为1650人,比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女运动员比例提高了9.9%,超过了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的两倍。在2016年里约夏季奥运会中,女性参赛运动员的比例同样创下新高,占运动员总数约45%。同时,女性运动员可以参加的赛事比例达到了47.4%,几乎与男性运动员平分秋色。然而,从古希腊时期到历史的今天,女性的奥林匹克征程之路犹如妇女解放之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古希腊奥林匹克与女性

1872年,时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尼采在他撰写的一篇短文《荷马的竞赛》中写道,"每一位才俊务必要在竞争中展露自己:这是希腊大众教化的要求","如果我们把竞赛从希腊生活中夺走,那我们立刻就会看到前荷马时期的深渊,充满由仇恨引发的骇人残暴和毁灭欲"。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追溯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时,尼采的这番话提醒我们:竞争(赛)既是古希腊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希腊城邦之间遏止暴力的伦理纽带。"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名称并不能揭示它的原初含义。在古代,希腊人习惯称它为"奥林匹克竞赛",这"竞赛"一词更多是与争斗、战争甚至痛苦相关。

奥林匹克竞赛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76年,它的举办地位于伯罗奔尼撒地区西北部的奥林匹亚。奥林匹克竞赛最初只有两个项目:短跑和长跑。后来又增加了战车驾驶、赛马和五项全能(铁饼、二百米跑、摔跤、标枪和跳远)。运动员则完全是赤身裸体竞技。竞赛精神彰显的个人卓越首先展示为运动员身体本身的力与美,古希腊人对于男性在公共场合裸体并无现代人如此强烈的羞耻感。除了一丝不挂之外,运动员们还要在身体上涂抹大量的橄榄油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光泽。希腊奥林匹克竞赛对于参赛者的身份有严格要求。首先,它仅限于希腊人参加,并且必须是来自希腊城邦的自由男性,奴隶和罪犯是被严格禁止参赛的。另外,除了年轻少女可以参加一些地方性赛事项目之外,多数情况下,已婚妇女甚至都不能作为观众也不能进入赛场。公元2世纪的希腊史家保萨尼阿斯曾记载,奥林匹亚竞赛有专门的人员来审核参赛人员的资格,并且需要宣誓他没有收受任何运动员的贿赂,也不会泄露申请者的任何信息。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与女性

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出生于法国巴黎贵族家庭的教育家,青年时喜爱古希腊史,崇尚英国学校教育,后投身于体育工作,以及极力主张恢复古奥运会和改革法国教育。1893年,他遍访欧美诸国,进行实地考察,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征询恢复奥运会意见。1894年在他积极努力和多方筹措下,召开了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促进了国际奥委会的成立,并被选为该会的秘书长。1896-1925年他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奥林匹克会徽、会旗的设计者,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由于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但是顾拜旦始终固执地认为,女性不能参赛,妇女的作用只是为男运动员喝彩,并为男优胜者佩戴花环,而决不能称为运动场上引人注目的竞技者。他在1912年的《奥林匹克评论》中,给奥运会作下定义的:"以国际主义为基础的、以忠诚为手段的、以艺术为环境的、以女性的喝彩为奖赏的庄严的、周期性的男性体育精神的展示。"

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工业化和妇女解放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冲击改变了过去妇女的地位,女性参与奥运会成为了大势所趋。 1900年,在第2届巴黎奥运会,以开放著称的东道主法国冲破古代奥运会几千年的束缚,首次有本国6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和6名高尔夫女球手参加了巴黎奥运会,英国、美国等也相继派出了3名女运动员参赛,使女运动员人数达到了19人。虽然这次女子运动员只参加了网球和高尔夫球的比赛,但仍身着长裙,国际奥委会也未得正式认可,但却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在1908年第4届奥运会,已有36名女性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1912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4次会议上,女性参加奥运会这个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只好采取折衷的方案,对女子参赛问题既不禁止,也不正式承认。直到1924年,国际奥委会召开的第22次会议后,才正式允许女子参加奥运会。到了1928年,奥运会的主项目--田径场上有了女运动员的身影,令固执的顾拜旦感慨,"难道奥运会这块'圣洁之地'保不住了吗?"今天的奥运赛场上,尽管女性运动员屡创佳绩,然而研究表明,针对女性运动员的隐性歧视仍固化于一些人的心中。美国《剑桥大学学报》曾对社交网络中的超过1.6亿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发现,男性运动员在体育资讯中占据的空间和时间比女运动员多3倍,人们对于女性运动员最常讨论的还是在年龄、长相和婚姻状况方面。即使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其对女性运动员的评论则常常忽略了她们的身份和努力。如在里约奥运会上,匈牙利游泳选手霍斯祖在打破了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夺冠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评论中将这一成绩归功于作为其教练的丈夫。而当美国射击运动员科丽·科格德尔获得飞碟射击项目的铜牌之后,本国的《芝加哥论坛报》却直接忽略她的名字,称其为"芝加哥熊队边裁的妻子"。这些对女性运动员充满偏见、不乏贬低性的言论,自然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吐槽。

奥运赛场上女性运动员绽放光彩

随着社会意识不断发展,女性运动员地位的不断提高已成必然,而赢得尊重不仅仅在于与歧视性言论抗争,不断挑战自我,创造佳绩同样必不可少。到了2012年,女性最终得以参加所有奥运项目的竞逐,并且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还是唯有女性才可以参加比赛的项目。如今的女运动员、女教练、女工作人员、女志愿者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成为奥运会靓丽的风景线,色彩斑斓而引人注目。让女运动员的成就能以女性自身的身份获得称颂,这也应是奥林匹克倡导公平公正精神的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奥委会的一大目标就是增加女性的体育参与度,本届里约奥运会用实际行动响应了这一倡议。两个竞技强国美国和中国奥运会代表团此次参赛的女性运动员人数均高于男性,美国代表团还创下了奥运历史上女性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代表团纪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女性在奥运赛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此次里约奥运会,不少国家在派遣女性运动员方面实现了突破。澳大利亚代表团的女性运动员数量首超男性,而沙特则派出4名女性运动员参赛,这是该国史上第二次派出女性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且较上届奥运会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其意义不言而喻。

更值得人们对女性运动员的尊重和赞扬的是她们在奥运赛场中的优异表现,她们的独立人格更得到人们的喝彩。伊朗运动员内马提作为该国首位女性旗手亮相开幕式,中国运动员傅园慧的自信与坦率获得了媒体的众多好评。曾七次征战奥运赛场的格鲁吉亚射击选手、汉城奥运会25米运动手枪金牌的获得者萨鲁克瓦泽又再一次站在里约奥运赛场,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和她的儿子一同出征,把自己的传奇故事从少女时代延续到了妈妈时代。中国女运动员杜丽用6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从失败者到成功者的转身,当丢失中国军团第一金时她遗憾而哭,当她重新回到金牌领奖台,因为激动和兴奋她又哭了,因为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再次超越了自己。从杜丽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在里约残奥会开幕仪式的火炬传递环节上,著名残奥会运动员,曾经参加过1986年纽约残奥会的70岁老人玛西亚·玛尔萨即便因为高龄而腿脚不便,在传递火炬的途中,这位老人不慎摔倒,但她顽强地爬起坚持将火炬传递给下一棒,这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全世界都无不为之感动。而此刻所有媒体对里约奥运会女性运动员的歧视性言论引发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我们都应该看做是正视问题、取得社会进步的表现。

尤其是中国的女性运动员,在中国获得的26枚奥运金牌中,女性夺得16枚,占到61.5%。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实力和风采。令人称道的中国女排面对极其困难逆境,在女教练郎平率领下奋力拼搏,时隔12年重新站上了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中国女排的夺冠被誉为"女排精神"的完美诠释,而赛后关于"女排精神"的话题更是引发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热议,中国女排在竞技场上取得的成绩已然远远超越竞技体育本身。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