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生:“推光”一技传千年 -凯发官网在线

孙瑞生  >>  正文
孙瑞生:“推光”一技传千年
孙瑞生
2023年03月21日

“平遥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山西晋中,这句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古城三宝中,推光漆器为首,其中承载着平遥人的俗常生活与精神向往。

漆,是中国古代化学工艺与传统美学的精粹,有着“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足见珍贵;器,凝缩的则是平遥工匠代代传承的匠心。

大型平遥推光漆器《明宫乐韵动长安》局部。梁生仁摄

据《平遥县志》记载,唐开元年间,平遥推光漆器基本形成地方特色,明清时期随着晋商兴起,随着“车辙马迹遍天下”行商脚步而来的,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与审美风格的融合。这一时期,推光漆器也迎来属于自己的全盛,在瓷器一统天下的时代,以极尽精美繁复的魅力,在“中国华尔街”占据着室内装饰与日用器皿的半壁江山。

清末,平遥城内推光漆器店铺达14家,产品出口英、俄、马来西亚等国。后来,在历史的车轮下,这项技艺随着平遥城的兴衰起落,几近失传。

新时代为这项古老的技艺带来生机,1958年平遥推光漆厂在古城郭家巷成立,老艺术家乔泉玉、任茂林等收徒授艺,以薛生金为代表的新生代艺术家在这片底蕴深厚的沃土上迅速地成长起来。

“我做了一辈子漆器,20岁刚出头就到平遥推光漆器厂工作,拜名家乔泉玉为师学习漆艺,后来在自家院子建起了推光漆工坊。2016年,我在政府支持下成立漆艺研究院,恢复了失传的堆鼓罩漆技艺,还把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从过去的3种增加到20多种。晋中市2010年就成为国家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当年拜师学艺的薛生金如今已经86岁,他短短几句话间,道出了平遥推光漆技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生金在漆面上绘画。梁生仁摄

一朝学艺,一生钻研。在拯救传统技艺的同时,薛生金和那一辈匠人们还趁势开创了以“描金彩绘、堆鼓罩漆”为主要特征的漆器新风格,传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在他们手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一般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而“推光”的得名,源自最后一道面漆工序——用手掌推磨抛光。

在平遥县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推光打磨组组长王海莲正俯身用手掌顺着一个方向推磨,从砂纸、头发丝、豆油、细砖灰到滑石粉,一道比一道细腻,漆面也越来越光亮,宛如一块吸足了工艺师掌心温度的宝玉般温和油润。王海莲告诉记者,“推光”看起来简单,但着实是技术活,年轻时她学了三年方才出师,到现在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

推光是平遥推光漆器六道制作工序之一,技术含量很高。梁生仁摄

“以前平遥用漆,因为费时费力,普通人家并没有推光这道工序,只有富裕人家才将漆面推光。1958年,平遥要成立漆器厂,就以推光漆器厂为名,以示制作的是精美、高档的漆器,久而久之,‘推光漆器’就此传开,也就‘将错就错’了。”薛生金解释道。

推光为“技”,通过上万次的摩挲,手掌的温度和力量为漆器注入敦厚的精神性格;彩绘为“艺”,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赋予器物鲜活的色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造就了平遥推光漆器“技”和“艺”的完美结合。

推光漆工艺品点缀着平遥古城的街巷,如果说深沉的漆底中蕴含的是古城千年积淀,那或富丽或典雅的彩绘描金,则通联着这座小城的烟火人间。

物美价廉的推光漆首饰盒成为平遥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平遥县委宣传部供图

“推光漆首饰盒是我们平遥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李玉是土生土长的平遥女孩,“你看像这款红色的就是植物的大漆调配了朱砂,然后再采用我们推光漆的修饰技艺,修饰出上面的图案来,代表和和美美,我想选它作为班里外教的结婚礼物,送上一份独具特色的祝愿。”平遥推光漆器早已成为满含文化意义的“中国礼物”。

如今,平遥县从事漆器生产经营的有160余户,相关从业人员达5600余人。自平遥牛肉和推光漆被列入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以来,平遥县确立了打造产值5亿元推光漆发展目标,推动特色专业镇建设。

这一古老技艺从历史中走来,而今又将迎来独属于它的未来时代。

关于作者: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孙瑞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站长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