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季节,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在这收获的季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9月22日起,从西雅图开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访美的国事访问,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跨越太平洋,寻求合作共赢的新起点,探索大国互动新模式,研究管控分歧新方法,以全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里程碑。如何构建好这一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中美双边关系,增强战略互信,解决双边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此次习奥会晤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借鉴历史经验探讨全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问题,尤其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昭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意义寻常和深远。二战的历史证明,社会的差异并不是引发战争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志,就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在二战中,面对法西斯侵略,中、美、英、法和苏联等国,彼此间虽然存在着利益矛盾和政策的分歧,但毕竟还是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通力合作、共同对敌的榜样。
美国凯托学会防务与外交问题高级研究员特德·卡彭特认为,美中两国在建立成熟外交关系方面业已取得许多显著成果,现在两国在安全和发展问题上肩负着全球领导者责任,两国间的紧密合作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益处。相反,如果中美关系紧张加剧,全球经济将会拉响警报,各种巨大的动荡和冲突将随之出现。鉴往知来,中美两国“70年前,两国合作改变了现代历史进程,7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处在关键时刻”美国应汲取历史经验启示,开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上,中美曾经并肩作战、共御侵略。面对穷凶极恶的法西斯,正义的使命使两国走到一起,并肩作战。1942年1月,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1942年6月,中美签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将中美两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载入史册。历史不会忘记,中美曾经相互支援、携手并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由美国飞行员教官陈纳德组建的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为了运送战略物资,穿越艰险开辟了“驼峰航线”,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援。在共同战斗的岁月里,来华的美籍飞行员都会随身携带标有“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血幅”,只要看到带有“血幅”的受伤飞行员,中国军民就会全力救治,从中见证了中美两国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并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突出贡献,中国成为旧金山制宪会议4个发起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也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权威,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昔日中美两国团结奋战的历史,为进一步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提供了重要借鉴:一是造福人民是中美合作的根本方向。中美通力合作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不仅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奴役的历史,奠定了中国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基础,也为美国人民争取到了和平、自由的环境,开启了美国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彼此尊重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基础。70多年前,中美两国尽管相距遥远、国力对比相差悬殊,但两国却在平等的基础上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三是实现世界大同是中美合作的重要使命。中美合作始终牵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美并肩战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共同为创建联合国而努力,使人类避免了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威胁,维护了战后70年世界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
二战胜利70年来,人类在发展,时代在演变,在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支配之下,中美之间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是“谁是我们的主要之敌”,而是“谁是我们的主要凯发官网在线的合作伙伴”。坦言之,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中国和平发展对于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其中发展模式的影响最让美国生畏。70年后的今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中美关系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可行性,尽管现在面临的困难很多,还需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做到以互信代替互疑,平等代替妄自尊大,包容代替歧视,双赢代替一己私利,消除麻烦代替制造事端,管控分歧代替扩大争执。可以说70年前,中美两国合作改变了现代历史进程,7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处在关键时刻。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机遇大于挑战
目前,中美关系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只要中美关系维持在稳定状态,两国之间没有重大冲突,其他区域性冲突就很难改变世界权力格局。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投资、贸易、汇率、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双边关系,都会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中美是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合起来占世界1/3,人口占世界1/4,贸易总量占世界1/5,双方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承担重要的共同责任,中美关系的内涵早已超出双边范畴,具有更加重要的全球影响。
为此,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时,开门见山提出三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其实是为诠释中美新型关系做铺垫。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考虑各自的核心利益,中美的核心利益是鲜明的,那就是主权和安全,双方也不存在发生冲突的特定因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尊重美国的特殊地位和在世界的影响,客观上接受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当然也主张改变不合理的世界旧秩序内容,如单边主义等。中国领导人倡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历时三年多时间,为何这样执着去做,无非就是为了优化两国关系以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造福人类。这期间美国的总统和国务卿曾不止一次回应中国领导人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但从前一时期美国媒体的评论来说,面对中方的善意,美国当局的态度比较暧昧,从变相否定到勉强应承,再到按照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其中包含不少误会、疑虑和扭曲。甚至美国学界许多人相信“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竞争难免以战争收场,而中国和美国就是这一陷阱的下一对“冤家”。
习近平主席在科学阐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积极意图的同时,并从“三性”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必要性。主要是指中美关系的实质内涵,即概括为不冲突、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这12个字反映了国家之间正常相处的起码原则,言简意赅,无可厚非;二是可行性。主要是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的有利条件,用五句话来表达,即政治意愿、经济积累、机制保障、民意基础和合作空间,从中概括了中美建交以来取得的实质性和意向性进展;三是务实性。主要是针对美国方面提出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从中说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从六个重点方面运作:加强高层沟通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同时,这六句话中也包含了美方试图纠缠的一些问题。
当前,中美之间除了一些媒体炒作的分歧之外,中美两国主要的分歧在价值观和战略互信上,具体表现在网络安全、经济交往和海洋权益等问题上。近年来,中美在双边关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上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具体表现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127项双边交流机制持续取得成果;中美经贸额已达5550亿美元,两国正就影响深远的《双边投资协议》(bit)进行谈判;2014年底两国军方达成两项谅解备忘录;两国还就原本分歧巨大的气候变化问题达成重要共识;此外,中美还在伊核、朝核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可以说,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奥巴马总统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最近的一次表态,是在2014年11月12日的北京apec会议期间,他说非常重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主张和建议,赞同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了解互信,扩大互利合作,建设性管控分歧,共同推进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可以预计这次习近平访美,美方除给予最高规格礼仪隆重接待和见证签署一批影响深远的合作协议外,奥巴马总统还将会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做出进一步的积极回应。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里程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建设新型凯发官网在线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上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国历届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已经建设成为一座摩天大厦,我们双方要继续努力,为中美关系添砖加瓦。现代国际秩序起源于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当时,多国参与的三十年战争使欧洲大陆遭到重创。在该和约中确定的主权独立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万隆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精神一脉相承,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则是对上述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奥巴马总统及美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赖斯、美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战略家基辛格博士等著名人士,都明确表态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性倡议。
中美关系将随着时间深化,也是长期的发展趋势。中美两国要想建立深度的彼此信任,就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关系在文化、教育、经济等层面会越来越深入、丰富和有序。其中非常重要的共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知道中美两国倾向于与对方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合作,不过有时也会被自己的一些政策限制。美国布鲁斯联合主席约翰·桑顿认为,美国应看到中国的三个趋势:一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二是中国经济正在发展,并且会以更高的质量发展,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三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依赖得更深,这一趋势也将继续下去。以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为例,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区域亟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过去30年中已经展示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擅长,也有利于改善许多国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他认为,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在美方安排的一系列公务和商务活动中,将会向美国政界、商界和民众说清楚这三个趋势。
近期,在夏威夷美国东西方中心举办的“战略层面的中美关系”研讨会上,与会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对中美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只要双方平等相待,相向而行,就可以找到凯发官网在线的解决方案。在美方最关切的网络领域,与会专家建议通过构建两大合作机制,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一是在政府层面组建联合研究组,共同界定网络攻击的定义,规范网络空间行为准则;二是在技术层面组建联合工作组,共同采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信息通信设施及供应链安全;三是在学术层面加强联合攻关,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有效途径。在海洋问题上,会议认为这是两国能否突破“修昔底德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美方学者建议:一是深化中美海事机构的常态化合作,加强两国海警的海上执法合作;二是构建两国海军联演联训机制以及在印度洋和亚丁湾的联合护航机制,提升双方交流与合作水平;三是完善危机管控机制,借助双边和多边平台,签署有约束力的海上行为准则,避免危机升级失控。
除此之外,美国还应当放弃一些零和作法。比如美国对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心存不满,背后小动作不断是众所周知,其结果是包括英国等盟国在内的57国宣布加入,就连美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也批评奥巴马政府,认为应该加入亚投行;美国正在进行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并未邀请中国参加,令人质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构建的贸易机制将中国排除在外究竟有何动机;奥巴马政府2010年推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将60%的海空军力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其针对中国的用意不言自明。笔者认为,未来中美两国上述重大国际机制建设都应力争对方的参加,以推动这些机制相互对接而不应渐行渐远甚至走向对抗。
外交政策被视为奥巴马总统两届任期执政的“亮点”,先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再推美古关系正常化和伊核全面协定签署等,奥巴马显然扭转了小布什任内美国外交四面树敌的牛仔作风。在中美关系上,奥巴马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崛起,强调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美国利益,说明中美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可行性,尽管还有较大难度。当今面临的任务是,如何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做到让互信代替互疑,平等代替妄自尊大,包容代替歧视,双赢代替一己私利,消除麻烦代替制造事端,管控分歧代替扩大争执。习近平主席也表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信释疑,促进合作,确保中美关系始终不偏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摩天大厦添砖加瓦,共同为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谋福祉,共同期待新型大国关系更稳、更牢、更持久。
总之,当前要优化中美关系,掌握中美关系的宏观发展态势,正如习近平主席2013年6月访美时所言:“事在人为”。人们期望,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此次会晤,应成为携手共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里程碑。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