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微纪录片——小中见大,快速反应,直击一线战疫故事 -凯发官网在线

王永利  >>  正文
王永利:微纪录片——小中见大,快速反应,直击一线战疫故事
王永利
2020年02月23日

“众志成城 共同战疫”,总台电视纪录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责任,有担当,也是最可爱的“逆行者”,深入一线,用镜头聚焦重大疫情中个体人物的命运,暖心呈现中国人的抗疫故事,其中,微纪录片,小中见大,快速反映,既有思想性,也有艺术性,直击抗疫一线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的一种报道形态,是纪录片业态异军突起的“轻骑兵”,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撑。

一、微而有价值力量,凸显记录一线战“疫”的责任担当。

微纪录片,不同于大型纪录片,短小精悍,特别是重大疫情发生了,迅速让人们知情、了解真相,非常重要。宏大叙事的大型纪录片需要很长的运作周期,显然不能满足人们这种迫切的知情需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世界人都十分关注,那么积极回应关切,才是一个大国媒体的责任担当。用微纪录片,拍摄下最珍贵的画面,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传递真相,并在第一时间传播给世界。如总台记者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等一直在金银潭医院病区,夜以继日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他们敏感抓拍到监护室内外的沟通都要依靠对讲机,护士将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贴在玻璃上,每小时更换一次。这组画面感动了世界很多观众。武汉刚刚“封城”的那几天,大家都想知道武汉到底怎么样。《武汉观察|总台记者vlog》从武汉的街景到网民关心的热点,从医院实况到社区服务,从物资保障到普通群众的生活,“这组纪实报道让外面的人了解武汉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让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武汉,与大家同在。”其中《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477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1700余次。总台央视记录频道播出系列微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彰显临危受命迎难而上的高尚人格和大爱精神。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最早一批的疫情定点收治医院,护士胡雪珺所在的呼吸与急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临危受命,在48小时内被临时改造成隔离病房,开始接收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护士胡雪珺和她的同事,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进战“疫”最前线。第四集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有一群人民子弟兵接到紧急任务——赴武汉支援防疫工作。该片呈现海军医疗队接岗武汉市汉口医院为民服务的工作状态,医院护工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以以及医疗队员李晨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和家人对她参加任务支持的故事。这组微纪录片,将镜头聚焦在一线抗疫的普通人,有奋斗在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以及普通市民、快车司机、外地人、外国人等,用影像记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大家温暖的坚守与默默的努力,多角度展现在危难时刻,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决心。

二、微而有暖心温度,彰显人文情怀,呈现抗疫感人故事。

微纪录片和“新闻特写”差不多,是对事件中人和事的短视频呈现,有细节、有故事、更有情怀和温度。在总台播出的《一线抗疫群英谱》中,“刘智明:白衣战士 英雄院长”感动了亿万观众,也是央视频播出的微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1月21日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他累得住进了本院的icu。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他用手机指挥全院抗疫工作。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这样的榜样故事,激励亿万国人化悲痛为力量,不懈抗争。在央视播出的微纪录片中,我们感动于84岁钟南山院士疲惫小憩的画面;感动于75岁的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后脸上的褶皱压痕;感动于来自临沂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正迎着寒风攀爬在脚手架上;感动于武汉光谷步行街一家坚持营业的咖啡店,免费给医护人员送咖啡,每个杯子上还写下了诸如“您辛苦了”的暖心句子;感动于在武汉有这样一个志愿者群体,身穿绿马甲、头戴小红帽,他们主动选择成为一颗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感动于方舱医院用快乐感染别人的华雨辰;感动于义务帮助别人闲不住的老张……疫情无情人有情,微纪录片深刻挖掘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的人文故事和家国情怀,书写了一个个人世间最动人、最令人泪目的大爱故事。

三、微而有国际视野,凸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相互支持。

在特大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独善其身,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纪录片人有责任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从而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判。总台微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呈现了外籍人士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水乳交融的情感记录,身在武汉的英国喜剧演员nigel,也是bbc金牌节目制作人,曾因模仿“憨豆先生”而为观众熟知,他也是“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唯一钦定的模仿者,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称他为“豆豆先生”。他在社交媒体上自弹自唱为武汉加油,“come on!wuhan! we are together”!感动了中国人,也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积极回应了海内外观众的深度关切。“借嘴说话”润物无声效果好,有力引导了舆论。连日来,总台还播出了黎巴嫩经济学博士阿德姆和西班牙苏诺伊等在中国亲身体验的微视频,有力驳斥了“武汉是一座鬼城”等外国流传的谣言,还播出了许多外国朋友支援中国抗疫情捐献物资等微视频,表达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心愿。

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防控就是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微纪录片,与时间同步,真实记录中国特别是武汉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驰援团队、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者以及当地市民抗疫情的真实情况,用国际化的镜头语言,深度人文情怀,聚焦并关照疫情下的普通人物命运,在信念与希望中,见证担当,多角度呈现了风雨同舟、志愿携手、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社会各界称赞和好评,也赢得海内外观众的好评,有力引导舆论。

 

【责任编辑:许聃】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