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怀有一颗谦卑和空灵的心去读书 -凯发官网在线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怀有一颗谦卑和空灵的心去读书
陈新光
2020年04月23日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正值新冠肺炎在世界蔓延,对爱读书的人来说,虽然疫情期间各自“宅在屋内”,但在全球携手抗击疫情时期,通过阅读这一颇具个人化的行为,已凝聚成一股普遍性的抗击疫情力量。同时,赋予了2020年世界读书日的新内涵。

世界读书日由来和美丽传说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凯发官网在线的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6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由俄罗斯提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凯发官网在线的版权的概念。1996年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通过了28c/3.18号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凯发官网在线的版权日”,简称“世界图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选择4月23日,其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也成为“圣乔治节”。每到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是“实至名归”。

读图时代,阅读经典著作仍无可取代

当下,阅读方式从单一的纸质读物转向多样化,越来越适应电子化阅读形式带来了人们阅读的自由和快捷。通过“阅读调查”统计:2019年我国成年人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达到81.1%,较2018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而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也有所增长,达到79.3%,较2018年上升3.1个百分点。这一调查结果与美国《亚马逊中国的阅读报告》不谋而合,不可否认的是较前一年相比,我国2019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阅读量分别有0.02本和0.48本的下降。此外,“短视频”和“直播”风口之下,各个视频网站的读书类内容同样拥有一批拥趸。在当下,长音频巨头“喜马拉雅”已经推出的有《全球精英的5分钟成长学院》、《博尔赫斯精选集》,即将推出“423听书节”,还将与社会各界共建“有声图书馆”、 “直播荐书”、“短视频导读”,带给“阅读”更丰富的视听体验和社交功能。

但是,读经典资质书籍的价值仍然是不可撼动的部分。“阅读报告”显示,经典名著仍是最受读者青睐的图书类目。其实早在1940年,中共中央就决定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作为全党的学习节。由此而开创的一代学习新风,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钻研马列主义理论的优良传统,成为公认的事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政治举措提了出来,这是对提倡全党读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深化,用已故周恩来总理的话说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儒家经典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这样形容中国的文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笔者认为中国文字独特之处是一种格外的幸福,可以直接抵达阅读的真谛。古人说过:“字小乾坤大。”小小文字含蕴着天地万物,阅读就是在广阔宇宙里神思遨游,读书犹如与一位伟人或睿智的长者在面对面交流。

疫情时期“宅内读书”给人精神以升华

2020年这个春天,因疫情格外漫长,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开学返校都按下了“暂停键”,在被迫“宅”家的日子,让不少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其中的绝大读书人,打开了往日因繁忙和快节奏生活而顾不上的书本,静下心来在阅读,从书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平和、温润、清醒,也在这个读书日,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收获。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的大潮下,也让作为读者的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信息碎片化、信息过载和信息失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焦灼与不安,要想完整地理解外部世界、构建自己平衡的内心世界,唯有清静读书的读书和思考,从而在内心发出不管是岁月静好、焦虑不安,还是物欲横流的诱惑,唯有读书才是那一盏不灭的明灯,给人带来精神的慰藉和前进的精神力量。

如今,线上上课的青少年,因课程的安排,多出了不少阅读时光,让爱读书的青少年在这个超长假期阅读量迅速增长,几乎所有学校都纷纷把阅读活动搬上“云端”,让学生们畅享悦读好时光;因为疫情“宅”在家,终于可以把想读的书重读起来,许多市民由衷发出感叹:“终于有时间好好读几本世界经典著作”。在疫情期间,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就有许多好友同事在 “晒读书”。据一项不完全的调查,疫情期间不少市民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不到三个月的读书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有的读者选择电子书,但更多的还是选择纸质书。值得一提的是,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有所改变,甚至成为刚需,更有的读者居然重新拾起经典著作的大部头,越读越有味道,越品越香。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