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3月,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经过近两年的周密筹划到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雄心勃勃国际一流大湾区的蓝图开始实施,作为中国湾区经济的先行者,其发展的新走向、新探索、新实践必将成为中国打造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新样板。
这一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两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在更高层次上的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释放巨大的发展动能和红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说:“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中国现代化的下一个模板。”
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江海互交、拥湾抱海,对内拥有泛珠江三角洲广大腹地,对外辐射东南亚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谓占尽中国经济版图的天时地利,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如日中升,这使其在未来一二十年问鼎世界一流城市群的底气十足。中央适时推出这一发展规划,其战略构架和宏大愿景可谓深谋远虑,意义重大。
世界银行的有关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的三角洲大湾区,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含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座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800万,gdp已经接近10万亿人民币,大湾区以全国约5%的人口规模和0.58%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2%的全国gdp总量,体量与澳大利亚和韩国相当,也接近纽约湾区水平,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含港澳)进出口总额40%以上,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湾区港口、机场分布、高速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201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亿吨,包含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珠海等5个亿吨大港。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是这三大湾区总量的5倍多,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均位居全球湾区之首。
这一湾区是中国开放度最高、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2018年评定出的55个世界一线城市(世界级城市)中,香港列第3位,广州列第27位,深圳则列第55位。珠海、澳门也居世界4线城市之列。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孙中山研究院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影响力居四大湾区的第2名,拥有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基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是世界最大的外贸产品聚集区,中高端劳动力充裕,以及数倍于其他湾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湾区2017年经济增速为8%),拥有发展成为全球一流湾区的基础和实力。
但是,按照发展规划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路程还很远。为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历史担当,需要经济体系的再造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这将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湾区内11座城市各具特色,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才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效流通,敢试敢闯才能探索出中国式湾区一体化发展腾飞新模式,并支撑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高层次对外开放,形成对亚洲乃至世界更大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世界级城市要拥有以下几点特性: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系统的重要中枢、世界城市群中的支撑核心、对大区域经济具有巨大辐射带动能力。世界级城市在城市规模、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国际竞争力、人才吸引力、科技创新力、交通通达能力等不同指标均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中国是发展大湾区的后来者,认真学习和借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发展经验必定使粤港澳大湾区少走弯路。粤港澳湾区的第一份发展规划刚刚出台,而纽约湾区自1929年至今先后出台了4次湾区发展规划,90年的发展打造使其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的领先者。
纽约湾区作为世界湾区发展的典范,是世界级的“金融湾区”。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31个县共同组成,面积33484平方公里,这一庞大的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拥有多个全球知名大都市。目前,人口4347万,但gdp总量却高达1.65万亿美金,相当于中国北上广深四座城市gdp的总和。而华尔街金融区内聚集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在内的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等机构。美国7家大银行中的6家总部扎堆于此,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金融中心。1/3以上的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将总部设在这里。同时还聚集了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共计58所著名学府。
日本东京湾区,面积13562平方公里,占日本面积3.5%。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东京湾区形成了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带,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均设于此地。
而以科技领先闻名于世的旧金山湾区,聚集了全球的高科技人才,科技发展迅猛,拥有举世闻名的硅谷和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多所著名大学,谷歌、苹果、facebook、甲骨文、英特尔、特斯拉等全球科技巨头的总部也在那里。
以上三大湾区的人均经济水平均居世界前列。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约为2.2万元,只有纽约湾区的32%、东京湾区的40%、旧金山湾区的18%。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刚刚超过60%,而其他三个湾区均在80%以上。从人均gdp指标来考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追赶可谓任重道远。
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中心城市为支撑,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创新驱动城市群实现发展机制转换、动力聚变,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未来,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格局是:香港---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全球贸易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深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全球高端制造业产业聚集带。
专家预测,到2030年,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在2017年1.5万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2万亿美元以上,为全国gdp的增长贡献超过20%。
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首要的是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高地,建立湾区高端人才聚集和共享机制,即实现湾区内地城市与港澳地区人才相互开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政策,形成粤港澳人才“聚宝盆”的虹吸效应。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都是全球高端人才聚集区,其中旧金山地区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42%。
目前,粤港澳地区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及全国高等院校170多所,拥有30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获聘其他国家同等职衔的科学家,拥有4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以及众多研发机构,这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要素良好,如何形成培养与引进双轮驱动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据创科香港基金会的测算,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科技带头人、科创创始人和优秀工程师15万人以上,目前本地每年能够培养的不足10%,更多高端人才需要依靠全球引进。令人欣喜的是,粤港澳11个城市目前全部都推出了人才新政,高端人才聚集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作为“世界工厂”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立迎合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到去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0家,大湾区内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的56%。湾区产业腹地面积广大,劳动力基数众多,科技产业链完整。这些将成为粤港澳湾区建立全球领先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大湾区的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才能以核心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据国信证券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白皮书》(2018)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粤港澳地区拥有两家超级独角兽,33家独角兽,26家准独角兽和5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35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额达1063亿美元,行业分布主要聚集于高端装备、智能硬件制造、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未来,这些企业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领域脱颖而出,将诞生一批未来的科技巨头和“经济大象”。目前,包括华为、腾讯、中兴、万科、格力、大疆等已经成为拥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内,由深圳、广州等9个国家级高新区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广--深--港--澳延伸180多公里的科技创新产业走廊。包括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及科技创新平台正成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聚集区。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吸引海内外投资的热点,去年广东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450.9亿元,增长4.9%,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4.7%。而广州市去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376家,比上年增长1.2倍;合同外资399.6亿美元,增长2倍。美国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将斥资100亿美元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独资兴建化工综合体项目。今年2月13日,在深圳前海举行了31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达749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香港、广州、深圳的金融资源及优势叠加,将使湾区建设如虎添翼。这里拥有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聚集了大批全球银行、保险、证券等跨国金融巨头,香港拥有跨国公司企业总部超过1400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地,向全国金融提供服务,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离岸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在全球金融的综合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去年,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招股集资额达2,778.5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排名第一的交易所。140家ipo企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占上市企业总量的43%。未来,将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江三角洲、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截至2017年末,仅广东自贸区入驻金融类企业7万家,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业务量达13.87万亿元,
加快建设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随着广深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广州到香港仅需47分钟,深圳到香港仅需30分钟、珠海到香港仅需45分钟。未来数年,大湾区还有高达10条城际铁路陆续开通,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将变为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正致力于以全球视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制度创新转换湾区发展机制,以战略眼光加快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建设世界一流优质生活圈。
城市群协同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拥有多个大湾区城市群。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样板意义在于为中国其他湾区城市群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和政策依据。随着国家粤港澳湾区战略的落地,其他湾区发展规划也渐渐浮出水面,包括环杭州湾大湾区、环渤海大湾区、北部湾大湾区等,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龙头的昂起,必将带动这些沿海大湾区竞相发展,并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鞠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