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传江:泰山——打开历史的窗户 -凯发官网在线

鞠传江  >>  正文
鞠传江:泰山——打开历史的窗户
鞠传江
2015年05月26日

从当年从泰山脚下求学开始算起,已经不知道爬过多少次泰山,但是,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却越来越重,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雄奇壮丽的风光,而是蕴含在大山背后的文化,我要为它写点什么。

“泰山是一座饱含几千年文化的山,走进泰山如同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户!”我的老师、泰山研究学者汤贵仁教授说。

的确,登泰山最好的办法是沿着石阶山路慢慢爬,细细体会那些隐藏在苍松背后的石刻诗文。而坐车、坐索道登泰山然后穿上一件“我登山了泰山”的方式则很难体会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从泰山脚下的岱庙到泰山极顶要爬6600多个台阶,有人形容为“五步一景,十步一诗”,陡峭的山路两旁的悬崖石壁上,几乎布满古代先人的石刻、题诗,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石刻艺术走廊。

据考证,秦始皇是第一个在泰山留下石刻的君王,他在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命李斯书144字,记下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故事,但是目前保留下的仅有李斯所写的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从那时起的2200多年的历史中,跨越了16个朝代,泰山及周围地区留下了6000多处石刻,仅泰山上就有石刻2516处,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被誉为“中国刻石博物馆”。2007年出版的《泰山石刻》,共辑录泰山石刻、石碑六千余种。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诗中赞美泰山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家喻户晓,可是至今也不知道为泰山留下诗句的历代文人到底有多少,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化名人都为泰山留下了精美诗篇。2012年出版的《全泰山诗》,共收录古今泰山诗作16000余首,200余万字,《全泰山赋》200余篇,约30余万字。许多作品就刻在泰山的石壁上,成为绵延几千年不灭的石书。

泰山的石碑和山崖上不仅有大量的诗文、咏山石刻,诗文多数为赞美泰山,还有浮雕的佛教造像、古代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内容极其丰富。

泰山在中国古代名山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历代帝王将泰山作为“封禅”的神坛,以此作为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圣山”,因此有了“五岳独尊”之说。《史记·封禅书》有远古七十二帝王朝拜泰山的记载。从秦始皇开始至清代2000多年间,先后有秦、汉、唐、宋、清等朝代的12位帝王到泰山封禅,并留下了许多石刻。

最为震撼的是泰山之巅的《纪泰山铭》,这是1200多年前唐玄宗李隆基的“封禅”祈天之文,也是第一个把祭天颂词公布于世的皇帝。摩崖碑高13.3米、宽5.2米,1000多个镏金大字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

清代乾隆皇帝曾10次朝拜泰山,并6次登上极顶,还写下了140多首诗词,留下来130多块石刻。

泰山经石峪,至今保留着1500年前北齐(555~577)时期的高僧安道壹所书的《金刚经》石刻,隶书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现仅存1067个经文石刻,其余1400多字,已经被风化和流水冲刷掉了,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为历代书法家所尊崇。令人感叹的是经文在夏日里会有溪水从经文上面漫过,水冲击经文会发出叮咚悦耳之声,使人进入佛教的神秘气氛之中,妙不可言。

研究多年泰山石刻的文物专家吕继祥说:“这是中国古代佛教经文石刻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位于登泰山起点的岱庙,具有皇家宫城气派,岱庙主殿天贶殿内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画面宏大,仅人物就达675人。古代皇帝所栽的古柏下则是他们留下的石碑,现存历代碑刻200多座,成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泰山石刻将历史、书法艺术、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展示着泰山的独有魅力。

泰山因为其举世无双的石刻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在1987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卢卡斯先生到泰山考察后,为泰山题词:“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上开阔了眼界,这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巨大贡献。”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书法博物馆,记载了中国书法的变迁。2007年12月16日,泰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

泰山石刻和碑刻吸引着海内外的书法爱好者,每年都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的“书法”爱好者旅行团来这里旅游观摩。

如今,泰山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每年9月这里都举行泰山国际登山节,来自世界各国到登山爱好者在这里举行登山比赛,不断扩大着泰山的国际影响。去年,来泰安市的游客超过5300万人次,其中进泰山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达到546.63万人次。

关于作者:鞠传江,中国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