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年当中4-6月是外贸企业接单、发货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接好单、接满单,全年完成出口计划并且超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经济复苏缓慢,联合国贸发组织和imf都大幅度调低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而俄乌冲突又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产业链供应链雪上加霜。
但完全可以预计,今年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首先,要中国货最多最急的是美国。
这是因为,当前全球都在抛售美国国债,这将是对美国经济“核级别”的打击。加之美国市场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大量的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家用电器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甚至连大中小学生的文具、纸张、计量工具都无一例外全从中国进口,只有中国才能满足美国市场大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需要。不仅如此,据美国海关和货代协会统计,目前全美各地仓库中国商品均已爆棚,存货创历史记录。据统计,全美共计25万商家正在大量囤积中国各类商品,包括微波炉、吸尘器、泳装、自行车、玩具、家具等等。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一些地方消费者正在抢购囤积中国商品。
这也是造成今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同比创历史记录的原因。为应对国内的通胀,满足消费者大量需求,美方许多机构近日呼吁取消特朗普时期加征中国商品进口关税的政策。种种迹象表明,第二季度美国对中国商品的抢购程度还会更加激烈。
另外,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已超过往年任何时候。
今年欧洲经济最糟糕。年初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价格飙升以外,目前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大部分工厂因缺少能源已停产或半停产。有媒体报道,“欧洲经济比气候还冷”。
当前欧洲市场上,除中国日用消费品备受欧洲消费欢迎之外,机电产品包括手机、充电宝、医疗设备、电动车和木工机械都出乎意料的出现暴热,销量大增。今年前两个月,东盟还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到3月份欧盟就超过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估计,欧盟对中国商品的这种需求趋势还会延续,而且欧盟还会继续保持同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未来,二三季度日韩市场将对中国产品依赖性增加。
目前日韩市场对中国的鞋类、床上用品、抗疫用医疗产品以及玩具、旅游用品的需求比以往大增,原因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前虽有需求但主要已转向东南亚订购,此次疫情下东南亚订单因物流原因导致货物抵达不及时,市场断供现象屡次发生,日韩转而对中国这些商品青睐有加。
同以往不同的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一些国家近日也在抢购中国商品。目前看来,这些产品还是使用以往的库存,一旦用完将很快从中国厂商下单。
后来居上的俄罗斯、中东市场成为新秀。
俄罗斯市场对中国轻纺产品及机电产品需求超过以往,许多俄罗斯商人已上广交会线上采购,更多的俄罗斯企业、商场、卖家更希望直接与厂家订货,体育用品、家电,特别是冰箱冰柜、手机、电动车、玩具、游戏机、床上用品等,需求量激增。
中东、阿拉伯国家受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的日用消费品进口激增且集中在电子类、床上用品及家具等,机电商品需量猛增且要货较急如医疗器械、抗疫用品、呼吸机、手套、医用敷料、绷带等。据迪拜商会称,阿联酋各大卖场、超市库存商品己近销完,未来对华会有大订单。
综上所述,全球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当前疫情发展、俄乌冲突、全球经济恢复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这个全球世界工厂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外贸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出击拿好、拿满、拿住订单,以确保完成今年整体外贸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主动出击?我想有三点建议如下:
第一,不能单靠广交会线上线下的工作,要通过各企业在外的办事处、代表处,以及我国各驻外使领馆、商务处,全力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及时报回当地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数量、规格和供应条件,以便商家及时根据全年计划调整生产。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把中介机构如商会的作用当做触须一样看待,敏锐觉察当地市场变化,做到市场反应要快、应对客户需求要快、回应客户订单要快,改变我们坐在电脑旁边等待上门、轻松按键做跨境电商的简易操作。
第二,主动出击标志着要看远,不仅看当前还要看未来。我们不能因为当前价格的变化或者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海运费增加,特别是用工短缺所造成的的困难,就反映在价格上。我们要看得更远,当前只要保住客户就是胜利,这点是主动出击的关键,就是把当前要解决的困难和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捆绑在一起,不仅要度过严寒,还要考虑度过严寒后的茁壮成长。
第三,主动出击还要抓住全球市场对中国商品依赖的窗口期,对内加大经营管理练内功,对外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海外仓建立,加强客户的友好沟通联系工作。也就是说,主动出击要拿出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都要用上,争取在短暂的一年到一年半的窗口期内,中国的外贸企业不仅能够活下来,更能在未来活得稳、活得好。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