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深圳新常态,以“特”谋“为” -凯发官网在线

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深圳新常态,以“特”谋“为”
杨应森
2015年03月31日

自从30年前、当时的国内最高建筑深圳国贸大厦创下了“3天一层楼”的记录,深圳就一直以发展“速度”而闻名于世。

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深圳gdp从曾经45%以上的高速增长逐年减缓、近年一直在10%左右徘徊,今年更是把增长目标初定为8.5%。市长许勤认为,这是深圳“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稳中求进的目标”。

 图片1  

深圳市中心区—深南大道 (杨应森摄)

一位资深媒体人说,要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深圳就必须继续发扬特区的“特性”、首先就是“敢为天下先”。

上世纪90年代初,“三来一补”在全国遍地开花,而“三来一补”的发源地深圳却全线而退、率先开始了产业转型。深圳分管发展和改革的副市长唐杰认为,这次“断腕”式的转型带来的重大的变化,就是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低端走向了高端。

唐杰把深圳近20年来的增速减缓称为“成功的降速”,因为在gdp降速的同时,是城市转型“成功的提速”。

2014年,生物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规模占深圳gdp比重已超过1/3、增加值远高于gdp增速;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73.7%;并已着手对生命科学、海洋科技、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进行规划、布局。

深圳“敢为天下先”、进行城市转型的底气,来自深圳人的创新“特质”。

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中的“柴火创客空间”,聚集着许多新锐的创新者。“柴火”的创始人潘昊说,他们这些民间的创新者在业余时间进行创新交流、协作,而新年“柴火”的第一位新会员就是来这里考察的李克强总理。

深圳市长许勤说,深圳将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并于今年6月举行深圳国际创客周。纽约时间3月10日,深圳“city of makers(创客之城)”的形象出现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诚邀世界创客“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一起创造)”。

深圳人的创新“特质”,让深圳全社会对研发的投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相当于国际排名第二位的韩国;让这个没有知名大学、国家研究机构的城市,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竟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

万众创新推动了大众创业,同时催生了一批依靠创新持续发展的企业。华为连续10年处于中国专利申请前2名、全球同行业专利申请前3名;仅仅4年,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累计申请超材料领域核心专利逾2600件,占同领域全球专利总量的86%。

日前公布的全国专利申请企业前10强中、有5强在深圳;全国10大创新人物、10大创新型企业也分别有5个在深圳。

深圳人也没忘记这座城市毗邻香港的“特位”。

蛇口的赤湾港曾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埠,郑和出使西洋途中曾多次拜谒赤湾“天后宫”。今年年初,深圳明确提出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视野,力求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图片2

前海自贸区拱门引人注目 (杨应森摄)

几天前,“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形象拱门已展现眼前。

去年底,作为第一家进驻前海办公的企业----深圳鼎宝宏集团己完成了总计10亿元的投资布局。集团董事局主席洪汉忠说,新常态给了“鼎宝宏”新机遇。

图片3

鼎宝宏集团旗下企业宏齐光电子公司led生产场景 (杨应森摄)

截至2月底,入驻前海的企业已超2.3万家。深圳去年底对促进深港合作给予的50条优惠政策,很多都是全国首创。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说,前海将携手香港、面向世界。

图片4

前海的发展,引起了中外的关注。每天前来参观考察学习者络绎不绝 (杨应森摄)

在深圳人心里,深圳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唐杰说,新常态下,深圳不过是从数量走向质量的变化,新常态就是深圳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变化。

关于作者:杨应森,中国日报驻深圳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