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之:从东京奥运会看亚洲人文交往格局 -凯发官网在线

周牧之  >>  正文
周牧之:从东京奥运会看亚洲人文交往格局
周牧之
2021年08月31日

编者按:东京奥运会虽然结束,残奥会却正在激烈进行。东京经济大学的周牧之教授用独到的人文地理眼光,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奥运会的另类景象。

历届奥运会期间大多都在奔波之中,其实很难坐下来认真观看比赛。由于新冠疫情肆虐,本届东京奥运会是在东京处于“紧急事态宣言”之中举办的。困坐危城,倒是认认真真看了几场比赛。

1.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南人大力神

首先让我吃惊的是,老家湖南益阳籍选手谌利军斩获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冠军。印象中,中国的大力士不是应该出在以东北、西北为首的北方地区吗?一查才发现,历届奥运会夺得举重冠军的18位男神们大多出身南方,东北、华北地区出身的都只有一位,西北竟然皆无,印象与现实完全颠倒。细细想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也是楚国人,从古至今南蛮大力神还真不乏其人,作为南方人不觉也有几分得意。

2.北强南弱的乒乓球

第二个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日本乒乓球队的一些顶级选手操一口北方口音的流利中文?查了一下他们的师承,发现从小培养她们的教练很多是出身中国的国手。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乒乓球共产生了37枚金牌,中国队斩获了其中的32金,夺金率高达86%,是中国最强的夺金项目之一。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为中国夺得奥运金牌的28位乒乓球运动员大部分是北方出身,其中东北地区就多达10位。

作为教练,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各国执教的现象由来已久,推广了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的发展。由是,在日本出现了一批中国北方出身的教练执教。无论是在日本教授,还是把弟子们带回国内集训,当然多是北方口音的环境。

以曾经参加过四次奥运会的日本乒乓名将福原爱为例,私人专属教练是东北人,专属陪练也是东北人。再加上福原爱还曾加入辽宁本钢俱乐部打球,练得一口味道十足的东北口音。

乒乓球奥运金牌的分布不仅在中国呈现明显的北强南弱势态,在国际上也高度集中在与中国北方相邻的韩国和日本。中国32金加上韩国3金和日本1金,东北亚三国的奥运乒乓球夺金率高达97%,只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瑞典选手拿走了1金。

东北亚三国能够几乎囊括乒乓球奥运金牌,应该是得益于这一地区人文交往的深厚。其实在日本,乒乓球虽然不是其强项,但是作为一个在与中国选手情感交往、技艺切磋、赛场博弈上看点多多的项目却极富人气。最近在日本实施的一项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名列 “最让人兴奋的项目” 榜首的竟然是乒乓球,而不是为日本夺得了9块金牌的柔道。

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东北亚地区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情感上存在着长期的不信任和对立,但也正因为历史交往的长远,人与人之间却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磁性。

3.南强北弱的羽毛球

与北强南弱的乒乓球相反,羽毛球在中国却是南强北弱。

1988年汉城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30年来,奥运会羽毛球项目总共产生39枚金牌,中国夺得其中20枚,夺金率高达51.2%,是中国的另一个夺金大项。

历届奥运会上,共有22名运动员为中国累计斩获20枚羽毛球大项金牌。这些金牌运动员的地域分布分别是,华中地区7名、华东地区6名、华南地区4名、西南地区1名,南方出身的选手占多数。

放眼整个亚洲可以看到,历届奥运会羽毛球大项,印度尼西亚夺8金、韩国夺6金、日本和中国台北各夺金1块。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夺金率高达92%。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亚洲地区人文交往的另一条脉络。

中国羽毛球运动发展与印尼华侨的贡献密不可分。1954年王文教等4位华侨从印尼回国是中国羽毛球的拓荒。1960年,汤仙虎、侯家昌、方凯祥、陈玉娘等一批印尼青年选手相继回国,更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羽毛球的力量。作为选手、作为教练,这批印尼华侨为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业。在与这些印尼华侨们相亲相近的南方地区,羽毛球事业的发达旺盛就显得理所当然的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的中国是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动中演进而成的。无论是中国北方与东北亚,还是南方与东南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交往。其实,只要有心,从奥运会上各国健儿们的身影中也能看出端倪。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很多时候被看成是历史包袱,但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这更是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在今天这个全球大变局之际,将这份历史遗产打造成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基石是时代的呼唤。

(云河都市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赵建参与了本文的数据整理和撰稿)

【责任编辑:王晗】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
|
")); //]]>
网站地图